潘安介绍 , 2016年初 , 《柳叶刀》专门组织成立肥胖委员会 , 邀请全球20多位专家 , 共同探讨问题的根源 , 他也参与其中 。 “当时我们讨论后认为 , 因为肥胖不会直接导致死亡 , 或者造成许多看得见的经济损失 , 它的危害性并没有得到广泛认知 , 许多国家只将其作为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 ”潘安说 , 正因认知不足 , 政府对肥胖预防的投入远远不够 , 不像预防癌症、艾滋病那样 , 全球都投入了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
1997年 , 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肥胖定义为疾病 。 2013年 , 美国医学协会承认肥胖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 , 需要一系列的治疗和预防方案 。 此外 , 这份名单还包括加拿大、日本、葡萄牙和德国等 。 但这并非全球共识 。 肥胖在更多国家没有被纳入疾病范畴 , 包括中国 。
“这带来一个问题 , 人们到医院就是来看病的 , 很多肥胖的人就认为 , 没病为什么要去看医生?”陈伟坦言 。 肥胖更多被视为“美容”问题 , 大家找不到科学减重的办法 , 最后因肥胖得了病 , 才赶往医院 。
大学时期 , 陈曦也曾为了变美减肥 , 在美容院买过精油按摩套餐 , 对方保证一个疗程瘦10斤 , 但她尝试几次后没有什么效果 。 她还在网上买过减肥药 , 一粒20元 , 吃了几次 , 体重没减 , 突然出现心悸 。 疫情期间 , 她也不是没想过减肥 , 跟着刘畊宏的短视频跳操 , 但一顿外卖就把消耗的热量补了回来 。 查出多囊后 , 医生也只是建议她减肥 , 无法推荐科学的减肥方式 。
此外 , 由鸡胸肉、谷物等做成的代餐粉、代餐棒等 , 因主打低热量、高蛋白、高纤维、易饱腹 , 也被不少减肥人士青睐 , 用以代替或部分代替正餐 。 陈伟曾提到 , 代餐不是一个专门的食物门类 , 只是一个商品品类 , 在医学营养减重中 , 医生也会推荐减重者吃一部分代餐品 , 提供蛋白质 , 同时限制能量摄入 , 达到减重效果 。 但代餐并非“神药” , 只是减重膳食方式的补助用品 , 每日三餐中 , 只能代替一餐或一餐半 , 如果完全代替全餐 , 会出现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 。 截至目前 , 国内尚无代餐食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
2022年9月 , 在朋友推荐下 , 陈曦在北京协和医院肥胖专科门诊挂了号 , 开始医疗减重 。 陈伟没有开减肥药 , 推荐她改善饮食和加强运动 。 陈曦买了食物秤 , 精准控制每一顿饭量 , 拒绝所有邀约 , 8个月不吃外食 。 她每天坚持运动 , 在减重群打卡 。 今年5月底 , 她从206斤减到125斤 , 血糖、脂肪肝、尿酸等指标都回归正常 。 但对个人而言 , 因为减重不纳入医保 , 她需要自费承担吃的蛋白粉 , 每个月花费近4000元 。 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减重经历 , 不少肥胖者受到了鼓舞 , 也有人因高额花费被“劝退” 。
近年来 , 国内不少医院推出肥胖专科门诊 , 但在陈伟看来 , 多数医院的肥胖门诊 , 都没有形成真正的诊疗体系 。 肥胖门诊给患者开的都是已经上市的减肥药 , 但相关药品少 , 而且因为肥胖不是疾病 , 医保也不报销 。
“医生如果不开药 , 检查后建议患者用改善饮食等非医疗方式减肥 , 只能收取挂号费 , 医生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 。 ”陈伟向《中国新闻周刊》说 。 潘安也指出 , 就算是运动医学的专家坐诊 , 如何收费、后续如何监督治疗 , 都是空白 。 最后 , 肥胖人群不得不在市场上寻求减肥的出路 , 但不少减肥方式是不正确的 。
在陈伟看来 , 站在医生角度 , 希望肥胖被纳入到疾病范畴 , 人们知道自己得了病 , 更早去医院治疗 。 但他承认这涉及复杂的医保体系 , 不能一刀切 。 如果所有的肥胖人群到医院看病都能报销 , 这会损伤医保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 更可行的方式是 , 不是所有肥胖的人都要到医院就医 , 只有当因胖生病 , 或因肥胖遭遇疾病威胁、能通过一些手段有效减重获得健康收益时 , 才建议看病 , 医保报销 。
- 为何“尿毒症”越来越多?医生:3种水果别贪嘴,肾会“感激”你
- 脚后跟经常干裂起皮,是缺了维生素吗?或是2种病来袭,早知早好
- 不是所有的心梗都会胸痛,这4种痛“闪现”,可能是心梗来临了
- 三甲医院公开,2种水果是“降糖王”,胰岛强壮,血糖降下来
- 5个导致血压升高的坏习惯,你占了几个?现在改掉,还来得及!
- 十人九胃病!专家教你这么做,让胃越来越舒坦
- 张仲景治风寒湿奇方,把骨头里的寒湿逼出来,让你腰腿有劲
- 吃得不多,为何总是瘦不下来?真是连喝水都能胖?
- 哈佛大学惊人发现:寿命长的人,从来不是靠多运动,而是这3点!
- 你为什么会胖?导致你肥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