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余元 , 养羊子2.3万余只 , 建成乡村旅游风景区……近年来 , 米脂县郭兴庄镇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 一场“山乡巨变”正在这个陕北小镇精彩上演——
丰收之笔画出五彩斑斓黄土地
——米脂县郭兴庄镇金秋见闻
文章图片
十月十三日 , 深秋的杨山村一角 。 本报采访人员艾永华摄
文章图片
10月16日 , 阳石坬村村民李林光在晾晒谷子 。 本报采访人员艾永华摄
文章图片
10月13日 , 阳石坬村村民常海明正在采摘苹果 。 本报采访人员艾永华摄
本报采访人员艾永华通讯员张玲玲
一条条宽幅梯田上谷浪翻滚 , 一片片红彤彤的果园染红了山坡 , 一个个养殖场猪羊满圈 , 一座座院落干净整洁……金秋十月 , 米脂县郭兴庄镇的沟沟壑壑、山山峁峁被丰收的画笔描绘得五彩斑斓 , 呈现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
近年来 , 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郭兴庄镇以生态治理开辟绿色发展路径 , 以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 全镇大力发展山地苹果、小杂粮、畜禽养殖、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 , 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 生态治理与群众增收实现双赢 。 2021年 , 郭兴庄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56元 , 比2016年增长36% 。
A“一组一田”
黄土地长出“摇钱树”
阳石坬村在全县率先试行“一组一田”改革 , 把农户的土地全部集中在一起 , 通过“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 , 连片发展产业 , 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 , 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 , 推动农业增产增效 。
10月13日 , 郭兴庄镇阳石坬村金灿灿的谷子地里 , 村民李林光和他的老伴儿正忙着掐谷穗 。
“今年谷子大丰收 , 亩产300多公斤 , 比去年产量翻了一倍 , 我家的11亩谷子可收入两万多元 。 再加上豆类等小杂粮和果园的收入 , 今年我家至少有7万元的收入 。 ”李林光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我家原来有17块坡地 , 分散在不同的地方 , 耕作起来很不方便 , 今年村上搞了‘一组一田’ , 把农户的土地全部集中在一起 , 集中连片方便发展产业 。 ”
山的另一边 , 阳石坬村成片的山地苹果红得正艳 。 村民常海明一家人正在果园里采摘苹果 。 “这200亩果树是2016年栽种的 , 前年开始挂果 , 去年收入3万多元 , 今年进入盛果期 , 能采摘4万多公斤苹果 , 按照现在的行情 , 收入30万元不在话下 。 ”64岁的常海明脸上乐开了花 , “咱这地方最适合种苹果 , 产业选对了才能有高收入 。 ”
和大多数陕北的乡村一样 , 以前 , 阳石坬村的农户土地分散 , 生产效率低下 。 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 , 2021年 , 阳石坬村在全县率先试行“一组一田”改革 , 给村里的耕地做了一次“大手术”:将原来的坡耕地经过机械平整 , 改造成宽幅梯田 , 通过“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 , 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 。 截至目前 , 全村发展山地苹果标准化果园830亩、小杂粮900亩、中药材400余亩 。
“‘一组一田’改革的推行 , 方便了农田管理 , 让农业实现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发展 , 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 , 实现了增产增效 。 这一举措正在全镇推广 。 ”郭兴庄镇镇长折晓娥说 , 郭兴庄镇根据不同的地理优势 , 因地制宜、分类布局 ,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 在农业生产中 , 积极推广集雨节灌、地膜覆盖、机械化耕作等旱作农业技术 , 着力打造山地苹果标准化示范园、以谷子为主的小杂粮种植示范基地 。 截至目前 , 全镇共发展山地苹果6112亩 , 建成百亩以上果园12个 , 种植小杂粮4.62万亩 , 黄芪、党参等中药材2300余亩 。
- “五彩稻”迎丰收
- 江西乐安:中药材迎丰收
- 广东南雄46万亩晚稻陆续开镰收割 科技助力晚稻丰产丰收
- 晚稻进入成熟期 江西南昌田畴沃野丰收忙
- 山西平陆:马泉沟“水化”柿喜获丰收
- 连天碧色丰收时 芋头成熟喜增收
- 河南清丰3万亩红薯迎丰收 错峰上市效益高
- 种粮大户的“意外”丰收季
- 新品种香梨迎丰收 村民加紧采摘忙销售
- 晚稻迎来丰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