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iG生物创新社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金坚教授团队长期深耕于靶向蛋白降解领域 , 致力于蛋白降解药物的设计与开发 , 以及推进这些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转化 。 该团队已经成功开发了多种靶点的PROTAC , 克服了传统小分子药物的种种缺陷 , 为靶向蛋白降解领域的研发不断注入强心剂 。 包括:组蛋白甲基转移酶NSD家族NSD2/3 , 激酶家族AKT和ALK , EGFR以及表观遗传家族靶点EZH2等 。
此外 , 金坚教授团队也开发了其他新型PROTAC技术:
1、叶酸笼罩的Folate-CagedPROTACs , 该类PROTAC进一步提高了PROTAC的细胞选择性 。
2、基于寡核苷酸链的TF-PROTACs , 成功实现了对不可成药转录因子的降解 。
3、光诱导PROTACopto-PROTAC , 实现了PROTAC的可控激活 。
4、靶向WDR5和Ikaros的双靶点PROTAC
5、开发新型的E3连接酶KEAP1配体 , 并成功用于BRD3/4的降解 。 进一步拓展了靶向蛋白质降解的有限工具箱 。
前言
AKT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 近年来 , 在开发ATP竞争性的活性位点和变构位点的AKT抑制剂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 多款AKT小分子抑制剂获批临床 。 此外 , 研究人员也开发了多种基于AKT活性位点的PROTAC , 包括MS21 。 MS21可以有效诱导PI3K/pten通路突变的肿瘤细胞中AKT的降解 , 并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生长 , 但在KRAS/BRAF突变细胞中却显得束手无策 , 无法降解AKT蛋白 。
近日 ,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金坚教授团队和RamonE.Parsons团队在知名药物化学期刊JMC上发表题为“NovelAllostericInhibitor-DerivedAKTProteolysisTargetingChimeras(PROTACs)EnablePotentandSelectiveAKTDegradationinKRAS/BRAFMutantCells”的文章 。
作者开发了首个基于变构位点的新型AKTPROTAC62 , 并且化合物62在KRAS/BRAF突变的癌细胞以及PI3k/pten突变的癌细胞中均显示出强效的AKT降解活性和抗增殖活性 。 此外 , 62在通过腹腔内给药的小鼠体内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PK性质 。
文章图片
作者|缪可研
01AKT靶点介绍
AKT(蛋白激酶b)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 属于丝氨酸蛋白激酶家族 。 AKT作为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PI3K/AKT/m-TOR信号级联的中心节点 , 在调节癌症特征中发挥关键作用 , 如细胞增殖、代谢、转移、侵袭性和肿瘤细胞的存活(图1) 。
AKT由三个高度同源的亚型组成 , AKT1/2/3 , 它们都有三个进化上保守的结构域:一个N端PH结构域 , 一个中心激酶催化结构域和一个C端调控结构域 。 研究表明 , AKT的过度活化和过表达与许多总体预后较差的人类癌症有关 。
文章图片
图1.AKT介导的信号通路
02AKT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金坚团队:首个靶向AKT变构位点的PROTAC】AKT是一种极具临床潜力的药物靶点 。 在过去数十年来 , 基于AKT领域的药物研发已经取得了积极的研究成果 , 多款AKT小分子抑制剂相继获批临床 , 包括靶向AKT活性位点的小分子抑制剂:GSK690693、GDC-0068、AZD5363和靶向AKT变构位点的抑制剂:MK-2206、ARQ-092、TAS-117 。 进展最快的是罗氏的GDC-0068和阿斯利康的AZD5363 , 目前均处于临床三期 。
然而 , 基于活性位点的AKT抑制剂具有严重的副作用 , 包括高血糖、血小板减少和感染 , 而AKT变构抑制剂在人体临床试验中也表现出有限的疗效 。
文章图片
图2.进入临床试验的AKT小分子抑制剂
03已报道的基于
活性位点抑制剂的AKTPROTAC
基于靶向蛋白水解嵌合体PROTAC或分子胶的靶向蛋白降解技术(TPD)是一种通过降解致病靶蛋白来治疗疾病的治疗策略 。 通常 , 由PROTAC或分子胶诱导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介导的降解可以同时靶向癌蛋白的催化和非催化结构域 , 这可能产生比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更大的疗效 。
- 干细胞与眼科“结缘”,爱尔眼科高管团队调研中南源品干细胞科技园!
- 中山医院内镜团队再闯禁区,用小肠镜切除巨大息肉,解除“拉链腹”患者痛苦
- 用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全球首个临床试验开启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福音!湖南专家团队这项研究成果再登国际顶级医学期刊
- 肿瘤客观缓解率82.4%,多人实现CR,夏建川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曝光!
- 牛津大学团队采用先进机器人技术,推动「人造肌腱」实际应用
- 我带领我的保险团队在中福堂挖到第一桶金
- 漳州一大叔摇身一变“小黄人”,看介入团队如何巧妙“扫黄”
- 预防意识不足五成,首个《中老年常见疼痛防治认知调研报告》公布
- 粪菌移植出台首个国家技术标准,工程菌进入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