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死前的一个大好机会,是怎样被一名记者不慎搅黄的?

众所周知 , 张作霖在被日本人炸死之前 , 手握重兵雄踞东北 , 是不折不扣的一方霸主 。 鲜为人知的是 , 他死前本来是有机会回归国民党阵营、参与政事的 。 然而 , 张作霖的这个大好机会却因为一个采访人员的无心之失而搅黄了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28年初 , 主持南京国民政府工作的是谭延闿、李烈钧、蔡元培等人 , 李烈钧每星期都要接待采访人员一次 , 因此 , 采访人员们和他很熟 。
一天 , 著名采访人员、民生报总编辑张友鸾因职务关系去国府 , 碰上李烈钧正要外出 。 他一面登车一面笑着问张友鸾:“有什么新闻呀?”
张友鸾说:“正准备向您要新闻哩!您有什么可以告诉我的?”
李烈钧迟疑了一下 , 说:“有倒是有 , 不过现在不便奉告 。 ”
当采访人员的 , 一听有新闻 , 岂肯放过?特别是那个时期 , 各地采访人员云集南京 , 采访新闻竞争十分激烈 , 张友鸾当时年轻好胜 , 更不愿把这到手的线索丢掉 。
这时 , 李已经上了车 , 张友鸾便按住车门问他:“您能不能简要地说说?”
张作霖死前的一个大好机会,是怎样被一名记者不慎搅黄的?
文章图片
李烈钧说:“国府今天晚上开会 , 讨论张作霖能否参政的问题 。 这总该是个重要新闻吧?”
张友鸾故意逗他:“如果国府能通过这个提案 , 这件新闻价值确实不小;如果通不过 , 也只是个寻常的消息罢了 。 ”
听张友鸾这么说 , 李烈钧展开手上的一张纸说:“各方面都有人签名提案 , 通过不致于有问题 。 ”
张友鸾要求他把签署者的姓名念一遍 。 他急于要走 , 便把手中那张纸递给张友鸾说:“你拿到它 , 准能打败你所有的同行 。 ”说罢 , 便驱车而别 。
当时李烈钧认为这个提案晚上就要通过 , 很快就会发表 , 张友鸾不过早知道几个小时 , 无关大局 。
这是一张油印提案 , 题目是:“请准许张作霖参政……”提案人有五人 , 一个是国府委员 , 四个是集团军代表 。 让张友鸾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 张作霖的死对头阎锡山 , 其驻京代表刘朴忱居然也在这份提案上签了名 。
张友鸾想 , 要弄明白其中的详情 , 只有去访问刘朴忱 。 当张友鸾到第四集团军驻京办事处时 , 刘朴忱正外出 , 张友鸾就求见了另一个代表赵不廉 。
当张友鸾问赵不廉关于张的提案事 , 他很惊讶地说:“并无此事 。 ”
张作霖死前的一个大好机会,是怎样被一名记者不慎搅黄的?
文章图片
张友鸾以为赵是在保守秘密 , 便把提案内容对他说了 。 赵越发诧异 , 说:“姑且不论阎公未必同意此事 。 就算同意了 , 也应当由我和朴忱共同商量 , 绝没有让他独自处理的道理 。 ”
张友鸾为了证明张友鸾说的不是假话 , 便把李烈钧给张友鸾的那张油印拿给赵看 。 赵反复诵读 , 脸色变得很难看 , 抓住这张纸对张友鸾说:“请借给我抄一下 , 五分钟就好 , 不会耽误你发电讯的 。 ”
张友鸾因为这张纸是从李烈钧那里拿来的 , 因而对于赵的要求很不愿意 , 但也不能夺过来 , 只得随他的便了 。 赵拿着这张纸进内室 , 不大功夫就拿出来还给了张友鸾 。 当时张友鸾心中焦躁不安 , 但张友鸾并没想到 , 由此而产生的波折 , 会使这个提案告终 。
张友鸾从那里出来 , 立即返回报社 。 当时张友鸾除担任民生报总编辑之外 , 还在北京、汉口、安庆等多地的报社兼职 。 他回到办公室后急忙编写新闻 , 派人译发电报 。 做完这些后 , 张友鸾觉得这次获得了重大的独家新闻 , 心情大好 。
过了一个小时 , 张友鸾和新闻报办事处通了个电话 。 新闻报驻京采访人员俞新武、曹天纵、廖寿昌 , 一向和张友鸾互通新闻 , 张友鸾既得到这条消息 , 理应告诉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