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监控也没有相机,通缉令还那么抽象,凭什么能抓到犯人?】通缉令的历史悠久 , 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 , 比如楚平王因听信费无极谗言杀害了伍奢和其长子伍尚 , 并通缉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 , 也在全城张贴伍子胥的画像 。 然而伍子胥还是逃跑到了江边 , 被老渔夫所救 。 当时并没有相机和监控 , 通缉令基本都是靠手工绘画 , 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靠别人口述特征作画 , 可以说是相当不靠谱 , 但是通缉令的画像只能是个参考 , 通缉令旁边犯人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 。
文章图片
我国古代属于农耕文明时代 , 那时候生产力低下 , 人民受到“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 所以农民几乎是和耕地绑定在一起 , 如果人口流动必然会影响到土地的耕种 , 也就影响到粮食的收成 , 如果粮食产量不够就意味着农民会发生起义 , 社会也会陷入动荡 , 而且人口也决定未来城市的兵源、经济 , 关乎城市的命运 , 所以自秦朝开始 , 为了方便管理 , 城市严格限制人口流动 , 大多数平民一辈子的活动范围就是一个村镇 , 除非战乱饥荒出现人口大规模迁徙 , 而人口流动小就意味着一个区域内大家都基本认识 , 只要逃犯进入这些区域就很好被辨认出来 , 而且那时候晚上可没有电灯 , 基本实行“宵禁”制度 , 如果你大晚上不睡觉在外面逃窜 , 很容易引起怀疑 。
文章图片
自秦朝实行商鞅变法之后 , 罪犯都实行连坐制度 , 商鞅将城中百姓“五户为一伍 , 十户为以什”进行户口编制 。 如果其中一人犯罪 , 而其他人不告发的话 , 就会受到牵连 。 所以一旦有人犯罪 , 为了不牵连家人 , 一般会去自首 。 即使不自首 , 周围的邻居或者亲戚为了自保 , 一般都会去官府告发 。 而且这次变法还实行了身份证制度 , 当时人们叫照身帖 , 这是一块打磨光滑的竹板 , 由官府发放 , 上面有持有人的头像和身份信息 , 当时规定秦国人必须持有 , 要是没有这个就:“关口不放行 , 旅店不留客” 。
文章图片
这种制度被延续了下来 , 尤其是到了汉唐时期 , 为了精准核实赋税 , 官府更是派人挨家挨户的调查人口信息 , 到了宋朝更是出现较为完善的“户帖” , 除用于户籍证明外 , 也用于通知居民纳税 。 到了明朝年间 , 则有法律规定:“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 , 朝出暮入 , 作息之道相互知 。 ”如果要远离居住地 , 还必须有当地政府部门开具的通行证 , 也就是“路引” 。 这样的身份制度 , 加上那时候人口流动受限 , 如果有人犯罪 , 根本不可能逃脱 , 所以画像像不像不重要 , 重要的是个人身份信息 , 有了这些就能很容易抓到人 。
文章图片
而发布通缉令的目的也是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 面对通缉令上的高额悬赏 , 在那个农耕文明的时代 , 能上通缉令的犯人 , 自然不是简单的犯人 , 悬赏金额一般都比较高 。 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见到如此高的赏金 , 必然就有很高的参与热情 。 即便是没有能力抓捕犯人也会积极提供信息和线索 , 要知道这样的赏金足以让一户人家几十年花不完 ,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所以逃犯很难隐藏 。
文章图片
总的说来就是因为身份证明的关系 , 加上古代的连坐制度 , 犯人一般很难逃跑的很远 , 即便是侥幸逃走 , 缺乏衣食住行的支持 , 在外面也很难生存很久 , 除非上山当绿林 , 加上全天下百姓都成了监控 , 罪犯是很难藏匿的 , 所以即便是画像不准 , 但根本无关紧要 , 不影响通缉令的效力以及抓捕的效率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 汶川地震中19岁战士救助12岁女孩,承诺10年后娶她,有没有兑现
- 这几种食物容易导致甲状腺癌,看看有没有你爱吃的
- 健身人群都要摄入大量蛋白质,高蛋白到底对身体有没有伤害?
- 10个趣味冷知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们总爱停下来看交通事故?
- 空腹|宫颈糜烂:一种坑了无数女性的“妇科病”,其实与私生活没有关系
- 身体出现这2种“痣”,也许是肝功能丧失了,希望你一种也没有!
- 比病症更可怕的有哪些,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
- 肾病患者可以喝酒、喝茶吗?对尿蛋白、肌酐有没有影响?
- 经常心慌、手抖、全身没有力气?早了解早预防
- 吃早餐时,最不建议喝粥?喝粥一点营养都没有?不妨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