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硕士毕业后就来到深圳工作 。 来之前 , 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有遇到这么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 一路走来 , 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给了我不断上进、学习的动力 。 ”王光锁19年前来到深圳 , 刚好遇上了这座城市大力推进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的时期 。
“医”海无涯 , 学无止境 。 王光锁在就职于深圳市人民医院期间 , 到武汉同济协和医院攻读博士 , 又公派到不同的国家求学 , 学习了西方先进的微创胸外科、单孔全胸腔镜、气管外科、肺移植等技术 , 进入国内掌握和推广单孔全胸腔镜技术的第一梯队 。
文章图片
“回想自己走过的成长之路 , 内心对未来的方向也更加坚定了 。 ”在王光锁看来 , 医学是一个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门类 。 于是 , 他不断学习、实践 , 带着问题再学习、再实践 , 在滚动式、螺旋式进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 练就真功夫 。
王光锁觉得 , 自己的成长历程对很多青年医生而言 , 或许是有借鉴意义和可复制性的 。 ”
王光锁对来深圳的那一年印象非常深刻 。
2003年 , 硕士毕业的王光锁参加了深圳市人民医院的面试 。 面试通过后 , 王光锁计划返回母校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湘雅医院) 。 在长沙火车站 , 他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 , 因为“非典”疫情 , 从深圳回来的人员需立即隔离 。
在中南大学招待所隔离的两周 , 时间不长 , 但对王光锁的影响非常大 。 这种影响表现于 , 在他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正式上班不到两个月时间 , 就向医院提出申请从肝胆外科转到胸外科工作 。
本科学习期间 , 王光锁迷上了神经科 , 于是刻苦钻读 , 甚至在本科理论课授课期间当上了老师的助教 。 “神经学是最有挑战性的一个学科 , 因为这个学科有更多未知的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回答 。 但相对于更加强调逻辑思维的内科医生 , 我更愿意选择手术刀式的解决方案 。 ”于是 , 以前三名的成绩考入湘雅医院后 , 王光锁立志往神经外科方向去学习和发展 。 后来因为机缘巧合 , 王光锁又到了肝胆外科学习 。
“在隔离之前 , 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往胸外科方向去发展 。 这份经历也让我学习到 , 医学是相通的 , 医生也要有跨界思维 。 ”而经历“非典”疫情后 , 王光锁发现 , 其实呼吸系统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 , 未来这将成为一门越来越重要的学科 。
【封面人物|王光锁:医者仁心,让“极致微创”成为早期肺癌诊疗制胜法宝】转学科后 , 王光锁跟着科室的前辈们马不停蹄地开展各种研究 。 “2006年 , 我们就启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 , 也就是在肺癌的高危人群当中进行早期筛查 。 这个项目拿到今天来讲 , 它的意义仍然非常重要 。 ”王光锁解释 , 20年前 , 胸外科医生碰到的都是肺部大肿块 , 约80%被诊断为肺癌的病人 , 病情都已经到了晚期 , 而这时候已经没有办法通过手术去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 更没有办法提高长期生存率 。
因为肺癌在临床上几乎没有小结节 , 很多人更不了解什么是毛玻璃结节 。 早期筛查是提高整体人群生存率的唯一出路 。 从2006年开始 , 王光锁与团队开始了肺结节全流程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
文章图片
推动高危人群的健康理念改变是第一道关隘 。 哪些人群要筛查?用什么方式筛查?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筛查?王光锁利用业余时间 , 不断通过电视、纸媒、自媒体、纪录片等渠道,为市民大众做科普 , 有效推动了高危人群筛查范围的扩大 , 让更多的年轻高危人群逐渐接受肺癌早期有效筛查的概念 。
- 诸葛亮留下的这个重要人物一死,蜀汉就衰落、灭亡了
- 直播间里,好大米卖出好价钱(人物故事·聚焦乡村创业)
- 戊型肝炎防治共识专家研讨峰会 专家学者书写“护肝行动”南充篇章
- 参考封面|新旧传染病带来威胁
- 三国时期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司马王允一女二许,曹操表里不一!
- “非常之时”,他们用行动守护健康
- 动不动就呕吐半年体重跌了30斤竟是因为腹腔干被“绑架”了
- 她研发了速效救心丸,被称中医药界灵魂人物,如今有几人知其名?
- 小说剧中的十大“神奇花草”,有的还是人物名称,你见过几种?
- |国医大师任应秋,人称“杏林泰斗”,是民国保留中医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