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核酸检测采样拭子导致喉癌?棉签携带疫苗?谣言!( 二 )


实际上 , 喉癌最大的风险因素第一是抽烟 , 第二是喝酒 , 第三是HPV感染 。 以抽烟为例 , 抽烟会提高你十几倍到几十倍的喉癌风险 , 所以想避免喉癌的话就不要抽烟喝酒 , 不要发生高危性行为 。
至于核酸拭子跟喉癌的风险 , 这比你在家里蹲坑导致美国山洪暴发的关联性还低 。 核酸拭子这玩意比这辈子99.99%塞进你嘴里的东西都干净 。
说白了 , 很多人天然对于“荧光”和一些化学名词存在畏惧感(自己也并不了解咋回事) , 又对“致癌”这两个字特别畏惧 , 所以这类谣言可以传得特别广 。

至于说检测新冠病毒的棉签中含环氧乙烷 , 这是一种致癌物 , 经常接触可增加患淋巴瘤和白血病以及骨髓瘤等风险 。
然而 , 环氧乙烷常用于消毒 , 并不用于检测新冠病毒的棉签材料 , 一般采样拭子、抗原试剂盒中都不含有此类物质 , 无需过度担忧 。
还有“纳米芯片”、“携带冠状病毒疫苗”等传得神乎其神的谣言 。 国内核酸检测机构如果能在小小的拭子上集成这些玩意 , 我看就没必要考虑如何再把成本压几毛钱下来这种小事上了 , 而是应该去拿诺贝尔奖 , 再不济也得进入世界五百强 。
总而言之 , 有点科学精神的或者有些专业背景的 , 不太可能会去信这个谣言 , 看一篇辟谣文章就好了;但是另外一群对它深信不疑的 , 反而不会去看辟谣文章 。
而这也是目前这类传言 , 大行其道的原因 。
【甲状腺结节|核酸检测采样拭子导致喉癌?棉签携带疫苗?谣言!】
▎图/据相关抗原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介绍:“严格来说 , 采样用的棉签应该叫‘采样拭子’ , 而不叫‘棉签’ , 因为它们并不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棉签 。 两者最大的差别是:日常生活中的棉签原料为脱脂棉 , 而采样拭子看起来与普通棉签类似 , 但顶端其实是植绒拭子”大规模核酸检测为何采用口咽拭子 , 可否发现所有感染者?大规模核酸检测 , 可否发现所有感染者?
在理想情况下 , 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核酸检测(RT-qPCR)中被发现阳性 , 随即隔离 , 即可有效阻断病毒在人群之中的传播 。
但注意 , 这只是理想情况 。 在真实世界中 , 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准确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
首先是混检 。 目前为控制成本、提高检测效率 , 各地多采用的是5混1、10混1甚至20混1的方式 。 而混采检测是否会降低灵敏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 无论是汇集样本还是提取核酸 , 病毒都不可避免地要被稀释 。
目前有些研究认为高Ct值样本(低病毒载量)在混检后假阴性率会上升 , 去年发表在Biol Proced Online的一项研究表明 , 通过5混1测得的Ct值平均增加1.85 , 而10混1测得的Ct值平均增加3.40 。 而今年发表在国内检验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亦认为 , 混采管由于保存液体积成倍增加导致病毒稀释 , 存在一定的漏检风险 。
其次是采样部位 。 2020年时就有研究表明通过痰液(深喉痰)检测阳性的成功率高于鼻咽拭子 , 而鼻咽拭子又高于口咽拭子 。 2020年国内还有一项研究表明 , 即便是住院患者症状最严重的时候 , 单次鼻咽拭子的核酸检测阳性率也只有73% , 口咽拭子更低 。
但由于相对简单 , 口咽拭子才是目前大规模核酸检测中主要采取的检测方式 。

▎图/医用棉签 , 可以用于临床蘸取消毒液作皮肤消毒使用 , 也可用于日常家庭卫生护理最后是采样规范性 。 即便是准确度较低的口咽拭子 , 对于采样同样有着严格要求 。 按照规范 , 口咽拭子的采集是将拭子越过舌根 , 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快速擦拭3次和咽后壁快速擦拭3次 , 避免碰及舌部及颊部 。 然而在现实中当中 , 由于每日采集工作量繁重 , 检测人员的采样并非每次都可以完全按照规范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