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增产增收绿色有效防控
从测土配方施肥到科学绿色防控 , 在这个团队 , 每个人对自己专攻的领域都有很深的认识 。
通渭县农技中心耕保站站长孙长红也是该团队中的一员 , 他说 , 在工作中他们发现 , 各乡镇普遍存在老百姓盲目施肥导致的土壤板结严重、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等问题 , 他希望在团队中通过科学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
文章图片
孙长红正在查看不同试验田里马铃薯的长势情况 。
在具体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 , 孙长红介绍 , 他们会从全县各个乡镇不同的土壤类型上取土 , 对土样进行化验 , 通过化验数据 , 再对照“3414”试验标准 , 对不同作物上试验出来的结果进行校正 , 形成化肥配比比例合理的施肥配方 , 再以配方施肥建议卡的形式发放给农户 , 让全县的老百姓知道如何科学施肥 。 “从事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 就像是大夫给病人看病取药一样 , 只不过我们是给庄稼、土地看病制定配方 , 我希望可以在土壤化验和配方肥研究、推广上做更多的工作 , 通过团队推广让全县更多老百姓可以科学使用化肥 ,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 ”孙长红说 。
文章图片
孙长红和同事正在取土准备对土样进行化验 。
而对于该团队成员杨子梅来说 , 如何进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是她关注的议题 。 “在防控上 , 提倡绿色防控 , 绿色防控其实就是人类、农作物、生态环境、病虫害处于一种有效和谐、安全、科学的状态 。 ”据介绍 , 她长期以来在农技植保部门工作 , 和同事常去各个乡镇 , 在田间地头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动态监测 , 对有必要防治的农作物病虫害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 , 及时提供农技服务 , 让大家去防治 。
将科技育种扎根在通渭大地上
作为科技创新团队的带头人 , 陈晓文谈及团队成立的初衷时说 , 针对县域内旱作雨养种植模式常年存在干旱缺水、土壤贫瘠、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 , 希望通过团队协作 , 发挥团队成员作用 , 通过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 , 筛选出适合通渭种植的抗旱、抗病、适宜性广的新品种和新技术 。
“我们团队针对县里小麦、玉米、马铃薯等旱作农业作物 , 在覆盖保墒和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示范 , 新品种引进试验、推广以及新技术集成示范上做了一些工作 。 ”陈晓文说 , 近几年农技中心不断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粮食作物新优品种 , 筛选出了一批适宜全县推广的小麦、玉米、马铃薯优良品种 , 其中 , 筛选出的“兰大211”新品种 , 在今年的测产过程当中 , 发现每亩能够达到400多公斤 , 同时试验的秸秆带状栽培技术 , 比常规露地栽培每亩要提高50公斤 , 而下一步 , 他们将在全县冬小麦适宜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技创新团队实验田里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和秸秆带状栽培模式 。
据了解 , 近五年来 , 团队成员所在的县农技中心共开展粮食作物试验示范100余项 , 引进筛选出适宜通渭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马铃薯和小麦品种20多个 , 在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模式与推广应用方面 , 集成的“旱地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模式与推广应用”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 为县域马铃薯产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集成的“旱地秸秆带状覆盖冬小麦种植技术”在全县推广应用 , 为全县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 , 团队成员们参与完成了省部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4项、县级课题6项 , 发表论文33篇 , 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 , 这些显著的成绩既为团队接下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 也让他们更有信心在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上做出更多的贡献 。
- 常德:澧县把中医名医送到百姓家门口
- 中成药|肌酐升高后想要避免尿毒症?把这一件事做好,肾病起码好一半
- 长期值夜班或要担负5个影响,做到下列方法,把伤害降至最低
- 中国卫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人民健康这十年)
- 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数字病”?北大纪立农团队详解糖尿病新分型
- 47岁的医生主动把自己的牙齿拔光,还割掉了扁桃体,为何?
-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打造稳稳的团队 保障妥妥的疗效
- 吴柜贞|坏脾气是一把双刃剑,伤别人也伤自己
- 大热天差点把孩子捂过去,成年人的崩溃在于医学常识的匮乏
- 一年新增82万患者,这家公司要把全球第一大“癌种”管起来|国际肺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