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昆明日报
文章图片
“最魅村姑”王富莲的2000多亩优质水稻卖到北上广深 。 供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昆明人都记得 , 当初去粮店凭票买的米都是广西米 , 现在粮店、粮票早已成为历史 , 云南人自己种的米不仅自己吃 , 还卖到了北上广深 。 据统计部门二十年的数据跟踪 , 前十年云南粮食实现自平衡 , 而这十年则实现了优质高产的新跨越 。
二十年前 , 云南自己产的粮食不够吃 , 要从省外调 , 主要原因是山多地少、基础设施差、生产方式落后等 。 2001年国家出台“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 省委、省政府抓住机遇 , 通过加大粮食生产、收购、储备等工作措施 , 推动全省粮食总产量由2001年的1486.3万吨 , 增加到2014年的1794.9万吨 , 全省粮食由依靠外调到基本实现自平衡的历史性转变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云南通过大兴农田水利、科技增粮、高产创建等粮食增产措施 , 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粮食总产量再次大幅增加 。 2021年 , 全省粮食总产量首次跃上1900万吨大关 , 达1930.3万吨 , 比2012年增加243万吨 , 增长14.4% , 增幅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 。 同年 ,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 在粮食产量连增的背后 , 是云南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 , 有效支撑起粮食安全战略 , 十年来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6240万亩以上 。 同时 , 随着全省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 , 粮食生产能力也在持续提升 , 从2012年的266.9千克/亩 , 提高到2021年的307千克/亩 , 增长了15.1% , 高于全国同期增幅6.7个百分点 , 产量和单产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 2021年云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 。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2018年起 , 云南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 构建起了从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格局;优质粮食工程还实现了全省129个县(市)区的粮食质检体系全覆盖 , 增加优质粮食150多万吨 , 促进农民增收20多亿元 , 既满足了农民增产又增收 , 又实现了人民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 。
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说 , “十四五”时期 , 云南将继续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 , 聚焦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产业基地、良种繁育基地 ,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 到2025年 , 云南省粮食总产量将达到1950万吨的目标 。 (廖兴阳)
短评
手中有粮心不慌
闵晓阳
云南经过二十年的努力 , 从一个粮食不够吃的省发展到自平衡且有盈余的省 , 这个巨变凝聚了无数人的汗水 。
悠悠万事 , 吃饭为大 。 云南人现在不仅吃得饱 , 而且正在向吃得更好迈进 。 今年春耕 , 石林县石林街道办事处水塘铺村推广旱稻种植 , 种了一辈子苞谷的村民种起了旱稻 , 等到10月秋收 , 他们就能吃上自己种的大米了 。 村民感激农业新技术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 “最魅村姑”王富莲用省农科院的籽种 , 在保山种了2000多亩优质水稻 , 卖到了北上广深 , 每千克售价60元 , 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 , 农民增收致富 。
【从“不够吃”到“吃得美” 云南仓廪实 餐桌丰】二十年的坚守 , 云南人现在已经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里 。
- “藿香正气冰美式”走红,还有人加风油精!医生却说……
- 茉莉|走近中药:乳香和没药被称为“外科要药”,这些不同要掌握
- 我的科学观|郁金泰:“临床需求”为基,“科学研究”为器
- 鼻子也能“吃”东西,日本小伙用鼻子吃面条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襄垣县宝峰湖畔:?花海露营地 打卡“新地标”
- 脑梗死后“癫痫”频发,就是脑梗死后遗症吗?
- Nature年度重磅发布抑郁症“蓝皮书”之抑郁症的发生机制
- 罗源下湖村:荒山变金山 唱响“甜蜜蜜”
- 易门烟农采收“黄金叶”
- 懂行人买牛奶,别光看价格,认准包装“3行字”,挑到健康好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