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三明8月17日电(刘卿、实习生乐金玲)“张书记 , 您吃了吗?来我家吃点呀!”“您来了 , 张书记 , 到家里坐坐喝杯茶 。 ”走在俞邦村的街上 , 沙县区夏茂镇党委书记张卫华走不了几步就能收到乡亲们热情的招呼 。 张卫华说 , 总来俞邦 , 跟村民都成一家人了 。
为什么总去俞邦村?在三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人民网福建频道共同推出的“乡村建设看三明”系列直播第三站——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的直播中 , 张卫华介绍 , 夏茂镇以俞邦村为联建主体 , 联合周边长阜村、松林村、儒元村、东街村和西街村5个村成立“俞邦片区” , 片区充分发挥“沙县小吃第一村”的品牌效应 , 重点打造小吃、文旅、茶业、林业四大产业 。
“总来俞邦” , 不言而喻了 。
文章图片
沙县区夏茂镇党委书记张卫华在直播中介绍“俞邦片区”情况 。 人民网刘卿摄
“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建设产业融合型美丽乡村 , 是三明市“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中的“6”种模式之一 , 即针对产业基础较好的村落 , 发挥乡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 , 按照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思路 , 引导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 持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 带动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 实现群众稳定增收 。
“俞邦村村民出去得最早 , 出去人数占比最多 。 ”张卫华回忆 , 上世纪90年代初 , 俞邦村面临着人多地少 , 村民吃不饱饭的难题 , 村党支部发动党员干部走出去 , 发现了做小吃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 “别看我们村子小 , 老百姓人口也不多 , 但是在全国20多个省、30多个城市都有我们俞邦人开的沙县小吃店 , 他们甚至走出了国门!”张书记与有荣焉 。
“老俞以前就是在外面做小吃 , 现在在家门口做小吃 。 ”站在俞和传手打扁肉的店铺前 , 张卫华介绍道 。 只见俞和传一边答应着 , 手里的活计丝毫没有放慢 , 一夹、一放、一捏 , 一个个白生生的扁肉就“跳”上桌了 。
在俞邦村“寻根追味”小吃街上 , 像老俞这样把小吃生意开在家门口的村民不在少数 。 张卫华说 , 这条街最初的设计理念就是“宜居宜业” , 一楼做商铺 , 楼上可以居住 , “既盘活了资产 , 又增加了收入” 。
不只是扁肉 , 拌面、金包银、烫嘴豆腐……沙县小吃的品类可不少 。 张卫华兴致勃勃地说 , 沙县小吃现在在全国有8.8万家 , 带动了30多万人就业 , 每年的小吃销售额超过500亿 。 “我们夏茂镇是沙县小吃的发祥地 , 全镇4.7万人口 , 有将近2万人在外面做小吃 , 每年的小吃收入近20亿 。 ”他说 。
赚钱了 , 怎么花?
“最早一批出去做小吃的村民回到家乡 , 有了建新房的意愿 。 ”张卫华道 。
文章图片
村里一栋栋小洋楼 。 人民网刘卿摄
俞邦村党支部尊重村民意愿 , 带领村民从改善村容村貌做起:新房统规自建、“白改黑”道路干净平整、“蜘蛛网”落地“隐身”、污水处理自觉及时……真是应了那句话“扁肉是砖头 , 拌面是钢筋 , 建起了我们的幸福家园” 。
随着村子“颜值”的提升 , 俞邦村也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 张卫华说 , 俞邦村2021年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 , 这也推动更多新业态随之引进 。 “要让游客在这里既能吃得好 , 又能玩得好 , 还能住得好 。 ”
文章图片
俞邦村发展乡村旅游 , 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打卡 。 人民网刘卿摄
- 龙岩永定:火红辣椒“辣”出群众幸福味
- 多年无症状!小心“潜在杀手”神经性内分泌肿瘤
- 华南最大睡眠医学中心挂牌成立!钟南山现场分享治疗“鼾症”经历
- “探洞” 热的意外危险:警惕一种神秘的肺真菌病
- 全球连线|西班牙风味香肠走进中国“美食之都”
- 预防脑卒中,天津推出“卒中天气预报”
- “疫”路有你|催了100次的检验人专属福利,终于来了!
- 云南个旧:铁核桃榨出“致富油”
- 湘潭爱尔眼科专家:孩子近视分真假,切不可任其“弄假成真”
- 健康江西行动“赣”出精彩助推建设新时代全国革命老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