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鱼|想长寿要多吃鱼,能让死亡风险降低15%
鱼类营养丰富,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类食物,很多饮食指南都推荐成年人要适量食用鱼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鱼类摄入量为每周280g-525g(每天40g-75g)。
不仅如此,经常吃鱼还对健康有益,降低死亡风险。
每周吃半斤鱼,死亡风险降低15%2021年一项发表在《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每周食用鱼类4-6份(每份50g,每周约半斤左右),可以降低死亡风险,包括全因死亡风险,以及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等特异性死亡风险。①
相比于每周食用鱼类0-3份的受试者,每周食用鱼类4-6份,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相关,可使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3%、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降低20%、中风死亡风险降低25%、缺血性中风死亡风险降低25%,以及出血性中风死亡风险降低39%。
每周食用鱼类7-10份,则分别与全因、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死亡风险降低8%、13%、22%、7%、10%和34%相关。而每周食用鱼类≥11份,则并未与死亡风险降低存在显著关联。
研究人员分析称,多吃鱼之所以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以及全因死亡风险,是因为鱼类中含有多种心血管保护性营养,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α-亚麻酸),维生素D和硒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吴巧琪2016年曾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鱼类是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每100g含蛋白质20克左右,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生物利用率高。鱼类所含脂肪不同于肉类,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深海鱼富含DHA和EPA,利于降低血胆固醇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②
推荐多吃这几种鱼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鱼可以多吃呢?可以试试这几种。
1、带鱼
国家高级中式烹调师高明和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带鱼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镁、硒元素等矿物质,对心血管系统等有保护作用。沿海城市能吃到新鲜带鱼,一些人烹饪前不去鳞,但内陆城市一般只能吃到冷冻带鱼,鱼鳞比较腥,烹饪前要处理干净。带鱼肉肥刺少、适合孩子和老人食用。③
2、黄花鱼
黄花鱼有大、小之分,大黄花鱼肉肥厚但略嫌粗老,小黄花鱼肉嫩味鲜但刺较多,各有优劣。大、小黄花鱼和带鱼一起被称为我国三大海产。
湖北省营养学会荣誉理事长黄连珍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黄花鱼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E及多种矿物元素,尤其是硒。每100克大、小黄花鱼的硒含量分别为42.6毫克和55.2毫克,是硒元素比较好的食物来源。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种抗氧化营养素。硒在保护心血管和维护心肌健康方面有突出贡献。
中医认为,黄花鱼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等功效。对老年人和体弱者来说,日常饮食中经常适量吃点黄花鱼,对健康十分有益。④
3、鲈鱼
国家中级中式烹调师唐牛牛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鲈鱼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方面,此外,鲈鱼中DHA含量较高。鲈鱼富含蛋白质,A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营养价值较高。鲈鱼还可治胎动不安、产生少乳等症,准妈妈和哺乳期女性可以吃点鲈鱼,既滋补身体,又不必担心营养过剩而产生的肥胖问题。⑤
4、银鱼
银鱼身体几乎透明,只有几厘米长。著名的“太湖三白”里,银鱼就是其中一个(其他两个是白鱼和白虾)。跟其他鱼不一样,吃银鱼时不用去鳍去骨,属于整体性食物,100%都可以食用,被称为鱼中人参。
- 健康长寿|五十岁以后,保护这几个器官,做好这几件事,长寿可能会伴随你
- 排毒|想长寿要会吃,三种蔬菜,常吃清理肠胃,排毒润肠,不妨一试
- 入冬后,孩子最爱的一道美食,色泽艳丽,软糯爽嫩,越吃越想吃!
- 跑步有效延长寿命,但是晨跑和夜跑哪一个好?这才是最佳时间
- 长寿|拥有这5个特征,说明你可能是“长寿体质”,值得恭喜
- 肝细胞|想长寿先养肝,多吃三种蔬菜,养肝护肝,滋补身体,脸色更红润
- 食物|女性不想满脸皱纹,可以多吃3种食物,排毒养颜,有益健康!
- 过年孩子最爱的“黄金菜”,营养美味,味美汁浓,越吃越想吃
- 香蕉|中年人不想“短命”,早餐别“碰”这3物,管住嘴,长寿很容易!
- 长寿|起床后的“长寿事”,不是刷牙也不是喝水,多半人还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