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勇士”——邓建宁,27年救治3000多例艾滋病患者

本文转自:南宁晚报
每一例外科手术 , 都会面临风险与挑战 , 手术刀下的“战场” , 仅在毫厘之间便能决定胜负 。 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 大外科主任、艾滋病科三病区主任邓建宁的围手术期管理常常比同行更为严谨和复杂 , 因为他所面对的患者有着共同的身份——艾滋病感染者 。
什么样的医生才是患者需要的医生?从医27年的邓建宁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做一名从科学和人文两个角度都合格的医生 , 即从生物学和人文关怀上都能给患者良好的照顾 , 让低收入者也能享受一流的医疗服务 。
医者仁心书写大爱情怀
为“艾”筑起光明之路
刀尖上的“勇士”——邓建宁,27年救治3000多例艾滋病患者
文章图片
今年50岁的邓建宁依然保持每天学习的习惯 , 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清晨5时30分 , 邓建宁的一天是从钻研业务开始的 。
查阅专业书籍 , 研究手术案例 , 制作业务幻灯片……转眼便到了上班时间 。 换上白大褂的邓建宁走进艾滋病科三病区 , 一如往常地与患者沟通交流:“今天感觉怎么样?”“伤口还疼不疼?”“要多吃点东西 , 增强抵抗力 。 ”
在邓建宁的微信通讯录里 , 有不少接受过邓建宁治疗的病患 , 方便大家离院后遇到问题随时咨询解决 , 而与患者联系时间最长的已有近10年 。 邓建宁坦然地说:“对待艾滋病患者没有什么技巧 , 如普通人般正常平等地交谈 , 尊重 , 言语客观温和就够了 。 ”
邓建宁最初接触艾滋病患者是2003年 , 早期求医的患者不乏散发恶臭的流浪者、有自残倾向的失足妇女 , 甚至是全身溃烂的吸毒人员 , 当这类边缘人群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时 , 病情往往比较严重 , 并且容易面临求医无门的困境 。
2012年 , 邓建宁率领团队创建了广西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南宁)艾滋病外科 , 让更多的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患者找到了就医之处 。 对于邓建宁而言 ,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 患者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
“他们像白求恩那样追求职业理想 , 始终把患者利益举过头顶放在心上 。 ”——这是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对邓建宁的评语 。 迄今为止 , 邓建宁已为3000多例艾滋病患者施行了手术 , 荣立广西卫生健康系统个人二等功 , 荣获全国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 。
手术刀尖上的勇士
初心不渝信念如虹
两层密不透风的手术服 , 两层手套 , 面屏遮挡脸部 , 这是邓建宁每次手术时的标配 。
刀尖上的“勇士”——邓建宁,27年救治3000多例艾滋病患者
文章图片
迄今为止 , 邓建宁已为3000多例艾滋病患者施行了手术
然而 , 即便在手术过程中“全副武装” , 只要为艾滋病患者做一次外科手术 , 就会多一分被感染的风险 , 或许是一滴飞溅入眼的血液 , 或许是一小块锋利的骨头碎片 , 又或许是手术工具和器械的误伤……
2013年 , 一名艾滋病患者的动脉瘤手术正进行到关键之处 , 器械意外刺穿了邓建宁的防护手套 , 那一刻 , 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 。
由于该名患者病毒载量很高 , CD4水平低 , 合并乙肝、丙肝、梅毒感染 。 邓建宁应该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 但他毫不犹豫地把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 , 选择先完成手术 。
此后的28天时间里 , 邓建宁必须连续服用病毒阻断药物 , 药物的副作用很大 , 头晕乏力、口干、腹泻、皮肤发麻、蚁行感等等症状都体验过 , 更要承受难以言喻的心理煎熬 。
万幸的是 , 经过多次复查 , 邓建宁的检查结果都是阴性 。 当他重返手术台时 , 同行们送给他一个称号——刀尖上的勇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