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广网
“东北三件宝 , 人参貂皮乌拉草 , 这句话流传久远 。 我们农场也有三件宝:‘迷灯’、铁耙、苕子草……”7月27日 , 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顾北村的天香农场的162亩生态水稻田的田埂上 , 农场负责人滕根林指着“布防”在稻田里的100盏白色圆柱形的新型蛾类诱捕器幽默地说 。
文章图片
布防在稻田里的新型蛾类诱捕器(央广网发通讯员供图)
滕根林说 , 白色的罩子里面装有引诱剂 , 是虫子喜欢的味道 , 虫子飞进去就出不来了 。 可以有效诱捕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等大部分蛾类、螟类害虫 。 当地老百姓称之为“迷虫灯” , 这是他们的第一件“宝” 。
曾多年在外打拼的滕根林2012年回到家乡 , 流转土地162亩 , 建起了这个农场 , 开始了他的生态种植之路 。 大胆尝试全年种一季“绿肥” , 种一季水稻的模式 。
放眼稻田 , 绿浪翻滚 。 滕根林说 , 今年他种植的品种为南梗9173 , 因为是用的苕子发酵后作基肥 , 肥效释放均匀 , 目前已是分蘖后期 , 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面上同期栽插的稻田 。
文章图片
农民在割苕子为拖拉机“开路”(央广网发通讯员供图)
滕根林介绍 , 苕子是一种一年生或越年生豆科草本植物 , 这是他们的第二件“宝” 。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 , 戴南这一带的农民通常把它作为一种“绿肥” 。 即上年冬天播种 , 到来年5月初就用拖拉机带的“犁刀”切碎 , 翻耕 , 放水 , “沤”到6月初时 , 满田便冒出蓝色的气泡……这时 , 便开始平田插秧 , 其肥效足以够满足一季水稻的需要 , 只要在水稻扬花时施一些豆饼作抽穗肥就可以了 , 不需使用化肥农药 。
在合作社的仓库里 , 一根竹柄的头子上 , 装着一个木制的像“鞋子”一样的玩意儿映入眼帘 , 滕根林说 , 目前农场这样的桑树铁耙100多把 , 这是他们的第三件“宝” 。 6月21日 , 农场插秧结束 。 7月初他们就组织劳力集中“打耙” , 然后再人工除草两次 , 就没有杂草了 。 因此根本不需要化学除草 。 由于生态环境好了 , 其它的病害也随之消失 。
文章图片
农民们在稻田里打耙(央广网发通讯员供图)
生态种植也给滕根林带来“丰收的烦恼” 。 由于不使用农药化肥 , 水稻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清香味 。 因此 , 大量的麻雀常常会飞来觅食 。 合作社只得置放大量的稻草人“吓唬”它们 , 还得雇人驱赶……
滕根林说 , 第一年水稻单产才175公斤 , 有人笑话他:“吃错药了!”经过了10年的种植 , 到去年为止 , 单产稻谷已达500多公斤了 。 经国家权威部门SGS检测 , 200多个指标全部达到欧盟生态标准 , 零农残 , 获得北京五洲恒通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CHTC) 。 在第十二届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上 , 滕根林作了《生态稻模式》的主题演讲 。
问及滕根林的销售渠道 , 这位走南闯北的硬汉说了四个字:“供不应求” 。 “有好产品就有好销路 。 ”滕根林说 , 他们的稻谷全部是国家推广的优良品种 , 大米全部按照国家营养标准轧制 , 并且制作成“米砖” , 根据客户要求设计个性化包装 。 目前2022年的大米全部订购一空 。
【兴化市戴南镇:天香农场“三件宝” 长出生态好水稻】滕根林的三件“生态道具”唱出了“绿色大戏” 。 他说:“没有好的土壤就没有好的食材 , 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已经不能再承受太多的化肥和农药的侵蚀 , 我想做的是重建人与土地的关系 , 通过有机生态的生产方式 , 来为大家提供健康的食材!我会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