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2017》 , 并非所有颈动脉斑块都需要治疗 , 通常要考虑整体心血管风险再决定是否应用降脂等药物治疗 , 但均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 , 尽量减少不良生活习惯 , 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 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具体如下:
1)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 , 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 , 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 。
2)对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或斑块狭窄50%以上者 , 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 , 无论血脂是否异常 , 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 使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 。
3)对于颈动脉斑块伴狭窄50%以下的患者 , 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 , 血脂在正常范围内 , 可根据斑块稳定性和用药风险效益比个体化考虑是否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
4)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 , 如果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 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 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
颈动脉斑块如何治疗?
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适当的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术[6] 。
1)生活方式干预
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相结合 ,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或每周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 , 或等量两种强度活动的组合;
健康饮食 , 结构多样化 , 限制游离糖摄入 , 包括含糖饮料;减少盐分摄入;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 。
2)控制危险因素
若患者同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易导致动脉斑块形成的疾病 , 更应该积极控制血压、稳定血糖 , 管控卒中危险因素 。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以上患者 , 血压应控制在150/80mmHg以下 。
大多数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目标为<7.0%;老年人和体弱者的血糖标准应该适当放宽 。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预防 , 主要包括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 , 控制血脂水平非常重要 , 根据人群个体化为危险分层 , 目标值不同 。
3)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
他汀是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基石 , 主要用于专门减少胆固醇合成 , 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炎性生物标志物如CRP的水平 , 而不依赖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
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其降脂作用实现的 , 但有大量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对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和破裂的细胞具有直接的抗炎作用 。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巨噬细胞的生长及其MMP活性 , 从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 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 , 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 , 减少斑块内的脂质核、增厚纤维帽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
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主要还包括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及PCSK9抑制剂等 。 其中PCSK9抑制剂具有强大的降胆固醇作用 , 可降低LDL-C50%~70% , 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及细胞生长、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具体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按需应用 。
若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狭窄(狭窄≥50%) , 一般均应服用阿司匹林(每日75~150mg);
若患者只是存在一处或多处斑块 , 但未导致管腔狭窄 , 或虽有狭窄但狭窄程度
此类患者若具有以下≥3种危险因素 , 则建议用阿司匹林(每日75~150mg):
- 研究发现:儿童不明肝炎或由多种病毒合并感染所致
- 震惊!人民网发现大蒜生吃更能发挥杀菌抗癌作用?真相来了!
- 科学家发现关键蛋白逆转胰腺癌细胞特性,降低治疗难度
- 木糖醇那么甜,糖尿病人吃对身体有影响吗?研究发现:有4大好处
- 宁夏发现1例鼠疫,病例所在楼栋封控,已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 宁夏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病例,这一“古老”的疾病还会掀起波澜吗?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的方法有几种,哪些药物可以选择?
- 安徽蚌埠市蚌山区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
- 血液粘稠危害多,早发现早解决!共有6种信号,脸上一处就能发现
- 血糖|研究发现肠道健康很关键,4个案例证实肠道菌群重建降糖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