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顺序是什么 汉字的演变顺序及特点


汉字的演变过程顺序【汉字的演变顺序是什么 汉字的演变顺序及特点】汉字演变过程的时间排序:陶器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楷书 。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逐渐稳定下来了 。
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 。
汉字又称中文,是汉语的记录符号:
与英文、印地文、俄文等表音的字母文字不同,汉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与拼音文字单词的单音或多音表义不同,汉字一般单字单音表义 。
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稍后出现了金文,西周时演变成大篆,再到秦朝的小篆统一六国文字,秦末出现隶书,西汉出现草书,东汉出现楷书和行书 。甲骨文、金文、篆书笔画连续婉转,到了隶书的笔画变得横平竖直,成了纯粹的方块字,便于书写,成了古今汉字的分野 。
汉字的演变顺序是什么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按照顺序写出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演变过程可简单的归纳为声、形、象、数、理五个部分,依次顺序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的演变过程有6000余年的历史,是由零散的字符逐渐积累,到达一定体量后经过人为规范形成文字体系 。
中国最早的汉字:甲骨文
后魏书法家江式在《论书表》中说:“古史仓颉览二象之爻,观鸟兽之迹,别创文字,以代结绳,用书契以纪事 。”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在黄帝之前中国还处于结绳记事,而仓颉观察鸟兽的足迹,创造了文字,用以书写记事 。在《说文解字·叙》当中的记载和《论书表》当中的记载差不多:“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远,万品以察 。”所以,仓颉创造了中国古代最原始的象形文字 。
现代考古发现,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成体系的古汉语文字,距今大约3600多年的历史 。殷墟当中的“甲骨”是用来干嘛的呢?其实,就是用来占卜用的 。所以,很多史学家认为汉字起源于八卦 。由于古人对大自然缺乏科学的认知,古人遇到自然灾害、疾病、战争等,必须占卜吉凶,因此在甲骨上面刻上了文字 。由于古人很重视占卜,甲骨文逐渐传承下来,并演变为后来的汉字 。
汉字的演变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汉字的演变过程: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记录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活动的内容,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所以人们称之为甲骨文 。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图画特征明显,由于是用刀在龟甲兽骨上刻写的,因此笔画比较细瘦,字形大小不一 。
2、金文
金文又叫钟鼎文,它是西周及春秋时代浇铸在青铜器——钟鼎、生活用品、武器等上面的文字 。古代称青铜叫金,所以后世称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
金文主要记录的是统治者祭祀、分封诸侯、征伐及器主的功绩等内容,金文的主要特点是:笔画肥大厚实,结构、行款趋向整齐,图画特征明显减少,文字符号特征有所加强 。
3、大篆
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流行的汉字字体 。大篆这种字体是从西周金文直接发展而来,其形体及结构特点与金文大体相同,变化小而规范,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汉字字体发展的痕迹 。大篆的主要特点:字形整齐,笔画粗细一致,趋于线条化,比金文前进了一大步 。
4、小篆
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以秦国流行的大篆作为整理汉字的基础,省改大篆的笔划和结构,使之更加简易、规范,从而使原来纷繁复杂的汉字字体统一起来,有了共同的标准,这种统一的字体就是小篆 。
小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产物,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小篆的通行,结束了从甲骨文以来一千余年汉字形体纷繁、写法多样的混乱局面 。小篆的主要特点:笔画、结构简易规范,字体、字形高度统一 。
5、隶书
隶书是出现于战国,形成于秦代,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字体 。秦代的一些下层办事人员,为了省时、快速,在抄写东西时不完全按照小篆的笔画、结构书写汉字,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字体 。因为这种字体多为下层官吏、徒隶等使用,所以被称为隶书 。
在秦代,隶书只对小篆起辅助作用,正式场合仍然要用小篆 。到了汉代,隶书终于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汉字字体,并取代了小篆成为通用字体 。隶书的主要特点:完全打破了小篆的结构,形成了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 。
笔画讲究波势挑法,结构匀称、棱角分明,字形扁方,整齐美观;图画性完全消失,字体完全符号化 。所以说,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
6、草书
草书是汉代为提高书写速度在隶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字体 。据说草书得名于打草稿,“草”有“草率”、“潦草”之意 。草书主要运用于日常书写,正式场合,如公文、布告等,仍然要用隶书 。
草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章草形成于东汉初年,其特点是:笔画相连,但字字独立,辨认容易 。今草产生于东汉末年,其特点是笔画相连,而且字字相连,书写十分潦草,有时一个字只保留一点轮廓 。
许多不同的偏旁,如竹字头、心字底、四点底,都写成一个形状,辨认十分困难 。狂草产生于唐代,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书法家任意挥洒,随意增减笔画,字如龙飞凤舞,一般人很难辨认 。
由于草书实在难以辨认,逐渐失去了文字的使用价值,现在只能作为汉字特有的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 。
7、楷书
楷书又叫正书、真书,是出现于东汉、成熟并通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的标准字体 。“楷”是楷模的意思,意即楷书可以作为书写的楷模 。楷书继承了隶书结构上的特点,同时吸收了草书笔画简单的优点 。
楷书的主要特点:去掉了隶书的波势挑法,笔画十分平直,字形比较方正,结构显得紧凑,字的笔画大大减少 。
8、行书
行书的产生稍后于楷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行书的书写比楷书灵活流畅,辨认比任意挥洒的草书容易,因此,运用十分广泛,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行书现在已成为与楷书印刷体相对的一种字体——手写体,具有与楷书同等重要的作用,人们日常书写,一般都使用行书 。
汉字演变过程的顺序
汉字演变过程的顺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汉字的演变过程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汉字从甲骨文以来发生了许多变化 。根据史实,这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改革和自然流变 。汉字改革是指人们有意识地、主动地治理汉字的过程,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指汉字自然的变化过程 。汉字的改革一般是非连续的、剧烈的、短期内完成的;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连续的、缓慢的、长期的 。汉字的自然流变有时间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多样化,造成异体字越来越多,字音读法不同,字义发生变化,导致了汉字不统一、不规范 。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演变后,人们必须对汉字进行改革,使得汉字规范化、统一化 。此外,汉字不可能一产生就很完美,就能满足各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会主动地改革汉字,使得汉字满足生产力继续发展的需要 。而当改革的措施推广之后,汉字又开始新一轮的自然流变 。
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是
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依次顺序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汉字的演变过程有6000余年的历史,是由零散的字符逐渐积累,到达一定体量后经过人为规范形成文字体系 。
中国最早的汉字:甲骨文
后魏书法家江式在《论书表》中说:“古史仓颉览二象之爻,观鸟兽之迹,别创文字,以代结绳,用书契以纪事 。”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在黄帝之前中国还处于结绳记事,而仓颉观察鸟兽的足迹,创造了文字,用以书写记事 。在《说文解字·叙》当中的记载和《论书表》当中的记载差不多:“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远,万品以察 。”所以,仓颉创造了中国古代最原始的象形文字 。

关于汉字的演变顺序和汉字的演变顺序及特点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