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的《登岳阳楼》的原文及翻译 登岳阳楼其一原文及翻译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诗翻译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注释】
《登岳阳楼》共二首.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在长江南岸,濒临洞庭湖.始建於唐代,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②〔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③〔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
④〔徙倚〕徘徊.
⑤〔三年多难〕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⑥〔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登岳阳楼》(其一)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全诗紧紧围绕“悲”字展开 。
首联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横空出世,从大处着笔,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直接点出: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的东边,在奔腾浩荡的长江之西 。不由得让人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看到这气势非凡的语句,让人不由得心驰神往,但第二句却笔锋一转,不再是空阔无边的壮景,而是描绘出一副宁静的画面,“帘旌不动夕阳迟”,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铺于水面,湖面一般冷绿一半红,看上去风平浪静,有些惨淡,有些寂寞,有些苍凉 。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愁 。此句乃以景传情也 。
颔联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 。“登临吴蜀横分地”,既说登临的地理位置,也在回顾历史,当年吴蜀争夺荆州的历史似乎再度重现,吴蜀两军相争,互相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声,马蹄声,兵器撞击声……声声不绝于耳 。历史的辽远、战场的血腥似乎又出现在眼前,战争,战争,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思及此,“徙倚湖山欲暮时”,面对满眼的湖光山色,诗人却无心欣赏,独自徘徊,是因为有满怀的愁绪,有满腹的心事啊,而在这苍茫的湖山暮色之下,徘徊的身影拉长,拉长,正如作者理不清、剪不断的愁情,更增添了几许怅惘、落寞之感 。忆历史,思往事,感时世,心悲切 。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发出了痛苦的呐喊,为什么偏偏会忆起吴蜀之战,那是因为诗人在历靖康之变后饱尝战争之苦:万里逃难,南奔襄汉,颠沛湘湖,流离失所 。这正是诗人悲之所在啊 。“万里”、“三年”分别从时空的跨度来叙其遭遇之悲,读之让人感慨万千 。登高望远不但不能减轻心中的悲苦,反而更添几许愁绪 。这无边无际的愁绪当“望远”“凭危”时更如一江秋水滚滚而出 。如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如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高望远怀乡思家,乃人之常情也,更何况饱尝无限家国之痛的诗人呢?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早已深入骨髓了啊?此句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 。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似乎是诗人顾影自怜的喃喃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为国事,为家事,为自己,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吊古伤今,感怀伤时,在秋霜的季节里,更觉时世如风霜相逼,冷峭之极 。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何尝不像自己呢?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 。
《登岳阳楼》其一原文是什么?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

1、译文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我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
2、作者介绍
《登岳阳楼》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组诗,诗集登楼、观景、抒情、归途为一体,是不可分的 。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 。

登岳阳楼 其一 翻译杜甫《登岳阳楼》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
【陈与义的《登岳阳楼》的原文及翻译 登岳阳楼其一原文及翻译】还有就是
简析】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 。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 。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忧虑和关心 。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
登岳阳楼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
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
四、〖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登岳阳楼(其一)中首联、颔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xǐ)倚湖山欲暮时 。——颔联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 。“登临吴蜀横分地”,既说登临的地理位置,也在回顾历史,当年吴蜀争夺荆州的历史似乎再度重现,吴蜀两军相争,互相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声,马蹄声,兵器撞击声……声声不绝于耳 。历史的辽远、战场的血腥似乎又出现在眼前,战争,战争,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思及此,“徙倚湖山欲暮时”,面对满眼的湖光山色,诗人却无心欣赏,独自徘徊,是因为有满怀的愁绪,有满腹的心事啊,而在这苍茫的湖山暮色之下,徘徊的身影拉长,拉长,正如作者理不清、剪不断的愁情,更增添了几许怅惘、落寞之感 。忆历史,思往事,感时世,心悲切 。
陈与义的《登岳阳楼》的原文及翻译
陈与义的《登岳阳楼》有两首,分别为: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
登岳阳楼其二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
登岳阳楼其一翻译: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
我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
登岳阳楼其二翻译:
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夕阳下小舟悠悠游过,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
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晚秋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边可以看到白色的草,往南边可以看到红色的枫叶 。
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 。
拓展资料:
创作背景: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
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
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消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其中就有这两首《登岳阳楼》 。

关于登岳阳楼其一和登岳阳楼其一原文及翻译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