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泣进针方法 承泣针刺方法


承泣进针方法 承泣针刺方法

文章插图
承泣穴在目下七分,直瞳子陷中,奇经阳跷,任脉相会之处,为胃经起始穴 。《甲乙经》认为可以治疗“目不明,泪出,瞳子痒,目眩瞀,远视??,昏夜无见,目瞤,与项口参相引,喎僻口不能言 。”下面来看看承泣针刺方法 。承泣针刺方法取穴法:坐位,眶下元中点下方1分处 。
简易取法:瞳孔直下,当眼睑缘与眶下缘之间 。
进针方向:从前向后与额状面成90° 。
进针深度:直刺,嘱病人眼朝上看,或施针者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眼眶下缘缓缓刺入,宜浅刺0.3-0.5寸,不宜提插;若深刺时,针尖应略改变方向,略朝内后上方,即朝眶尖方向,不可紧贴眶下壁刺入,针刺可达1-1.5寸;或刺入眼睑皮下后,朝内眦方向眼皮横刺(适用于眼轮匝肌痉挛) 。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在附近 。
承泣穴位层次解剖1.皮肤:极薄,有来自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眶下神经)分支 。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和面神经颧支的分布 。血管较丰富,动脉为来自上颌动脉的眶下动脉的分支,静脉则经眶下静脉汇入眼下静脉 。
3.眼轮匝肌:位于上,下眼睑皮下,属于表情肌,其作用主要为关闭眼裂 。此肌受面神经的颞支及颧支支配 。
4.眶脂体:由填充于眶内器官如眼球,眼肌与眶骨脂之间的脂肪组织 构成,其作用宛如眼球的弹性软垫,有缓冲作用 。针刺入此层有空松感 。
5.下斜肌:由动眼神经的下支支配 。
6.下直肌:神经支配同下斜肌 。
针刺承泣的作用主治承泣穴位胃经起始穴,又是任脉,阳跷,足阳明等三经交会穴,该穴可以疏风清火,祛邪明目,多用于治疗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夜盲症,色盲症,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眶下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症的治疗 。
承泣常用配伍疗法1.配睛明,太阳,攒竹,阳白,丝竹空,合谷,风池,鱼际,针刺泻法或用三棱针点刺局部近下眼睑处出血,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治疗外感风热之迎风流泪,胞睑肿胀,睑弦赤烂,羞明流泪,时有热感等 。
2.配行间,侠溪,睛明,太冲,针刺泻法,清肝泻火,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热泪症等 。
3.配睛明,太阳,合谷,内庭,委中,针刺泻法,清泻胃火,治疗胃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目眦溢脓等 。
4.配睛明,肝俞,太冲,肾俞,复溜,针刺补法,滋补肝肾,治疗肝肾亏虚之夜盲,暴盲,近视,冷泪症,目翳,视瞻昏渺等 。
5.配三阴交,合谷,足三里,针刺补法,补益气血,治疗气血亏虚之夜盲,胞轮振跳,上胞下垂等 。
6.配合谷,颊车,下关,地仓,四白,丝竹空,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经活络,熄风止痉,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等 。
承泣针刺时是闭眼还是睁眼承泣针刺时可以闭眼亦可睁眼,施针时,用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眼眶缘缓慢进针,如果觉得闭眼转睛不便,睁开眼睛是可以的 。在针刺承泣时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要重视起来 。
针刺承泣的注意事项1.从眶下缘中点到眶下管,沟移行处距离平均为10mm,眶下沟的平均长度为16mm,因此当进针深度超过10mm(0.4寸)时,若针尖贴近眶下壁,既有刺入眶下沟,刺破眶下动,静脉,导致严重出血的危险,因此深刺时针尖不可贴近眶下壁,要略朝眶尖方向 。
2.本穴进针时靠近眶下缘,一般不致刺中眼球,若进针时未按压眼球,或进针部位过于贴近眼球,则有可能发生此种意外 。眼球壁外层巩膜十分坚韧,刺中表层即有滞针感,只要进针不过快,不致刺穿 。但应重视的是,在最易刺中的眼球左右横径最大处,也是巩膜最薄的部位,仅有0.3-0.5mm,临床上若有刺中眼球时,应及时转科治疗 。
3.承泣深刺不应超过1.5寸 。眼动脉伴随视神经经视神经孔入眶腔,初位于视神经外侧略偏下,以后转至视神经上方,故深刺承泣时以损伤眼动脉 。
4.承泣穴下皮肤肌肉浅薄,神经血管丰富,又有眼球,故艾灸不利于病情,且可能会损伤眼球,影响视力或加重眼病,故本穴禁灸 。
【承泣进针方法 承泣针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