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白针灸刺多深 四白针刺方向


四白针灸刺多深 四白针刺方向

文章插图
四白穴属足阳明胃经 , 穴以四周皆白而得名 。清·岳含珍《经穴解》云:“穴在目下一寸 , 直瞳子 , 正视取之 。四面皆白 , 此穴在中 , 故曰四白 。”下面来详细讲解四白针刺方向 , 以及针灸四白的准确位置图 。四白针刺方向四白穴的常规进针深度为0.2-0.3寸 , 一般针刺0.5寸即可刺到眶下孔 , 如需继续深入眶下管时 , 则应按45°角朝上 , 75°朝外的角度向眶腔进针 。以感觉胀向深面为度 。留针20分钟 。
可灸 , 艾炷灸5-7壮 , 或温和灸5-10分钟 。
针灸四白的准确位置图取穴:坐位 , 双眼平视 , 眶下缘中点(对瞳孔垂线)以下7分 , 即眶下孔处 。
简易取法:
1.瞳孔直下1寸 , 眶下孔处 。
2.正坐平视 , 瞳孔直下垂直线与平鼻翼下缘水平线的交点处为巨髎穴 , 巨髎穴与瞳孔间的正中点即是本穴 。
四白穴穴位层次解剖1.皮肤:较薄 , 有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眶下神经分布) 。
2.皮下组织:有眶下神经和面神经颧支的分布 。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眶下动脉的分支 , 也有面动脉的分支;静脉则与同名动脉伴行 。
3.眼轮匝肌与提上唇肌:穴位区为眼轮匝肌下部纤维(受面神经的颞支及颧支支配)与提上唇肌起始部纤维(受面神经颊支支配)交错之处 。
4.提口角肌: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 , 其起始部在取穴点略下方 。
5.眶下孔或上颌骨 。
针刺四白的作用主治四白穴为足阳明胃经穴 , 可以散风明目 , 清热通络 , 《甲乙经》认为该穴可以治疗“目痛 , 口僻 , 戾目不明 。”现代临床用于三叉神经痛 , 面肌痉挛 , 面神经麻痹 , 副鼻窦炎 , 远视 , 近视 , 青光眼 , 结膜炎 , 角膜炎等症的治疗 。是眼科手术针麻的常用穴位 , 也有用于胆道蛔虫症的治疗 。
四白穴常用配伍疗法1.配合谷 , 阳白 , 睛明 , 太阳 , 瞳子髎 , 足临泣 , 针刺泻法 , 疏风清热 , 治疗风热上攻之迎风流泪 , 目翳 , 头面疼痛等 。
2.配承泣 , 睛明 , 太阳 , 内庭 , 针刺泻法 , 清泻胃火 , 治疗胃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 目痒等 。
3.配丰隆 , 太白 , 太冲 , 针刺泻法 , 涤痰通络 , 疏肝明目 , 治疗肝火上炎 , 风痰阻络之目翳 , 眼睑瞤动 , 目眩等 。
4.配鱼腰 ,  太阳 , 合谷 , 地仓 , 颊车 , 迎香 , 针刺平补平泻法 , 祛风通络 , 熄风止痉 , 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斜 , 眼睑瞤动等 。
5.配迎香 , 针刺泻法透刺 , 通络止痛 , 治疗胆道痹阻之蛔厥 。
针刺四白注意事项1.四白穴不宜针刺过深 , 若超过1寸可能刺伤眼球 , 刺入眶下管内伤及眶下动 , 静脉 , 引起血管破损而致出血 。
【四白针灸刺多深 四白针刺方向】 2.为防止刺破眶下动脉 , 一般应选用细针 , 最好用30号或32号亳针 , 进针时宜用轻手法 , 如欲深刺要求缓慢送针 , 禁止采用提插或捻转手法 , 正常情况下不运针 , 出针时要缓慢退针 , 分段退针法较佳(即退一段后略作停顿 , 再继续外退) 。
3.起针后 , 应用较干的酒精棉球按压片刻 , 以防出血 。若针孔有血 , 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 以减轻眼周出血的程度 。
4.注意选择体直 , 光滑 , 有弹性 , 无折痕锈蚀 , 针尖不带钩毛的亳针 。
5.对有止 , 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如血友病)不盲目针刺 , 这些都可积极避免针刺四白穴导致眼周出血的事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