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文章图片
陈伟旭(左一)将土笋冻家庭式作坊升级成车间生产 。
文章图片
穆阳线面以前大都是摆在路边晾晒 。
文章图片
福安市穆阳陈华兴线面专业合作社 , 员工在实验室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 。
文章图片
张锦民正在制作风吹饼 。
文章图片
来旺良品堂小作坊食品集中加工区 , 工人在生产麻粩 。
文章图片
福州一家永和鱼丸店 , 员工在按照标准制作鱼丸 。
文章图片
在苏堤村好穆阳线面小作坊集中加工区 , 员工在加工线面 。
核心提示:面线、土笋冻、鱼丸……这些老百姓熟悉的小吃 , 过去很多都是由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而成 。 所谓食品小作坊 , 是指有固定、独立的生产加工场所 , 从业人员较少 , 规模较小 , 生产条件简单 , 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生产加工(不含食品现场制售)的生产者 。
过去 , 这类作坊普遍存在场所老旧、设备老化、观念落后、管理老套等“四老”问题 。 它一头关系着低收入群众的就业 , 一头连接着老百姓的舌尖安全 。 2020年 , 为规范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行为 , 福建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规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 积极探索福建地方特色小作坊和地方特色食品的发展之路 。 目前 , 全省超过100家食品小作坊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 , 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生力军 。
有了集中加工区
“天天都可以开工了”
在宁德福安市穆阳镇苏堤村线面小作坊集中加工区 , 57岁的林积雄正在厂房里熟练地晾晒线面 。
线面制作原本是“看天吃饭” , 最怕下雨 。 “以前在家里做线面 , 受天气影响大 , 雨天、阴天都不能做 , 一年只能干半年 。 ”林积雄说 , 那时线面销售靠熟客 , 有单子就做 , 没单子就停工 , 收入很不稳定 。
【“老味道”迎来新生机 福建食品小作坊转型升级】夏季天气多变 , 如今林积雄的心却很安定 , “集中加工区提供厂房、生产设备 , 现在不用考虑天气 , 天天都可以开工” 。
采访人员看到 , 厂房干净、整洁、明亮 , 有线面制作区、晾晒区、烘干区 , 进入厂房要进行严格的更衣、洗手 , 产品出来后还有实验室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 。
林积雄夫妇在村里做线面已有30多年 , 一直都是家庭式作坊生产 。 去年 , 他加入福安市穆阳陈华兴线面专业合作社 , “以前我们年收入只有2万~3万元 , 现在加上分红 , 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
穆阳线面有680多年的历史 , 经过11道复杂工序加工而成 , 口感细腻 , 深受消费者喜爱 , 近三年产值突破1亿元 。 核心产区苏堤村有120多户、3000多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线面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全产业链中 。
“穆阳线面主要以家庭式传统手工作坊制作形式存在 , 以前都是摆在路边、自家门口或者是流动摊位销售 , 食品安全难以保证 。 ”福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生产监管股负责人张光生说 。
2020年 , 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应纳尽纳”的原则 , 率先完成小作坊食品目录的全品类调整 , 将线面纳入小作坊食品目录管理 。 但在目录发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 穆阳镇仅有3家小作坊取得核准证 , 大量的小作坊由于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差等基础问题 , 无法取得合法“身份证” 。
- 每天喝一碗“洋葱煮水”,1个月后,4个好处或“悄然而至”
- 日政府新冠专家:日本已进入“第七波疫情” BA.5正成为主流毒株
- 6月18初伏,这5种“扶阳”食物要多吃,祛湿补阳气,伏天不受苦
- 吃韭菜补肾助阳,但如此吃,当心“疾病”找上你,告诉家人!
- 新民问答|上海这几天这么热 西瓜一次吃不完如何“安全过夜”?
- 咖啡不仅能“提神续命”还能降低痛风风险
- 丹凤县商镇黑沟河村:“桃”醉果农
- 这一口“小时凉茶”一喝就爱上,省中医院100份“网红方”凉茶包来了,怎么领看过来
- 比牛奶补钙、比核桃补脑、比柑橘VC高?这些隐藏的“营养王者”藏不住了
- 天生“妻管严”的三大生肖男,在外新高气扬,在家却是一副奴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