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_养生保健】
文章图片
【金蝉脱壳,其壳入药】蝉蜕又名蝉衣 , 味甘、性寒 , 具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的作用 。
文章图片
本品略呈椭圆形且弯曲 。 表面呈黄棕色 , 半透明 , 有光泽 。 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 , 多已断落 , 复眼突出 。 额部先端突出 , 口吻发达 , 上唇宽短 , 下唇伸长成管状 。 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 , 裂口向内卷曲 , 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 , 被黄棕色细毛 。 腹部钝圆 , 共9节 。 体轻 , 中空 , 易碎 。 气微 , 味淡 。
蝉蜕以色泽黄亮、干燥、体轻、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
药典之言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 夏、秋二季收集 , 除去泥沙 , 晒干 。
【炮制】除去杂质 , 洗净 , 干燥 。
【性状】本品形如药材 。 气微 , 味淡 。
【性味与归经】甘 , 寒 。 归肺、肝经 。
【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 , 利咽 , 透疹 , 明目退翳 , 解痉 。 用于风热感冒 , 咽痛音哑 , 麻疹不透 , 风疹瘙痒 , 目赤翳障 , 惊风抽搐 , 破伤风 。
【用法与用量】3~6g 。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
【贮藏】置干燥处 , 防压 。
药用蝉蜕
《本草衍义》说蝉蜕:“治目昏翳 。 又水煎壳汁 , 治小儿出疮疹不快 。 ”《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 , 兼能止渴 。 ”
蝉蜕有疏散风热的作用 , 用治外感风热及温病初期之发热、头痛 , 常与薄荷、生石膏等泄热之品同用 。 通过宣散风热 , 蝉蜕又能利咽疗哑 , 善治风热郁肺之发热咽痛、声音嘶哑等症 , 常与胖大海、桔梗、牛蒡子等清热利咽之品配伍 。 蝉蜕又可用于麻疹初期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 通过疏散风热而透疹 , 常与葛根、牛蒡子、紫草等清热解毒透疹之物同用 , 治风热疹毒郁闭肌表所致的麻疹不透 。 本品祛风泄热 , 又能止痒 , 治风疹瘙痒兼热者尤宜 , 常与白蒺黎、荆芥、牛蒡子、防风等同用 。
文章图片
蝉蜕能息风止痉、凉肝定惊 , 既能祛外风 , 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 , 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 , 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 , 可配钩藤等同用 。
另外蝉蜕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 , 及麻疹后目生翳膜 , 有明目退翳作用 , 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同用 。
各家之言
《本草备要》:蝉乃土木余气所化 , 饮风露而不食 。 其气清虚而味甘寒 , 故除风热;其体轻浮 , 故发痘疹;其性善蜕 , 故退目翳 , 催生下胞;其蜕为壳 , 故治皮肤疮疡瘾疹(与薄荷等分 , 为末 , 酒调服);其声清响 , 故治中风失音;又昼鸣夜息 , 故止小儿夜啼 , 蝉类甚多 , 惟大而色黑者入药 , 洗去泥土、翅、足 , 浆水煮 , 晒干用(攻毒生用) 。
《本草崇原》:主治小儿惊痫 , 妇人生子不下 。 烧灰水服 , 治久痢 。 蜕者 , 褪脱之义 。 故眼膜翳障 , 痘不起 , 皮肤隐疹 , 一切风热之证 , 取而用之 。 学人知蝉性之本原 , 则知蝉蜕之治疗矣 。
《本草撮要》:功专发散 , 除风热 , 发痘疹 , 退目翳 , 中风失音 , 催生下胎 。
文章图片
《本草易读》:除风热 , 发痘疹 , 退目翳 , 治哑病 。 解小儿肺热惊痫 , 噤风天吊 , 夜啼肤痒头眩 , 久痢消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