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跑到领跑,开出眩晕治疗的中国处方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从跟跑到领跑,开出眩晕治疗的中国处方
文章图片
山东省眩晕病防治中心医疗团队
回看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眩晕疾病科的发展史 , 犹如一幅以创新为笔 , 绘就出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2006年 , 设立国内第一个眩晕疾病学科 , 至今已诊治眩晕患者20万余例;
2015年 , 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半规管阻塞联合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晚期梅尼埃病;
首次确定“前庭下神经炎”这一新疾病亚型 , 提出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的新的诊断客观指标;
16年来 , 科室从无人问津 , 到年诊治眩晕患者25000余例、年住院患者3000例、年眩晕外科手术300台……一连串领先全国的数字 , 迸发出夺目的光芒 。
究竟是什么让眩晕疾病科获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我们深刻体会到 ,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科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 ”山东省眩晕病防治中心主任张道宫给出了答案 。
“小问题”做成“大文章”
让眩晕治疗走在世界前沿
眩晕、头痛、发热 , 是门诊中排名前三的常见疾病 。 尤其是“眩晕” , 看似不起眼 , 却在张道宫团队的手中 , 做成享誉世界的“大文章” 。
眩晕涉及耳鼻喉科、儿科、神经、心理等多个学科 , 以往是分科论治 , 病人辗转各个科室 , 得不到系统诊治 。 2006年 , 医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眩晕疾病科 , 张道宫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眩晕是临床上最常见、却又最复杂的症状 。 其中 , 梅尼埃病是引发眩晕的“真凶”之一 , 也是在眩晕领域尚未完全攻克的一个难关 。
2010年 , 张道宫团队创新性开展“半规管阻塞术”应用于顽固性眩晕疾病梅尼埃病的治疗 。 2015年 , 在原有基础上 , 张道宫团队又完成首例“半规管阻塞联合人工耳蜗植入术” , 国际上首次一次性解决顽固性眩晕、耳聋、耳鸣三大症状 , 向世界拿出了解决顽固性眩晕的“中国处方” 。
77岁的陈先生家住新疆 , 身体硬朗的他却备受眩晕折磨 。 两年前 , 陈先生突然出现眩晕的症状 。 每当眩晕发作时 , 天旋地转、耳闷耳鸣、恶心呕吐 。 “整个人像被扔进了搅拌机里一般 。 ”陈先生这样形容道 。 经检查 , 陈先生确诊为梅尼埃病 , 而后续治疗却无从下手 。 偶然间 , 陈先生的女儿得知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在治疗梅尼埃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 便带着父亲从新疆赶到济南 。 5月31日 , 由樊兆民教授主刀 , 吕亚峰教授等密切配合 , 为陈先生实施手术 。 经过几天的恢复 , 陈先生逐渐从术后的不适中恢复过来 , 再未出现头晕和猝倒的情况 。
“几十年来 , 眩晕疾病的诊疗研究方面 , 中国一直处于跟跑者的角色 。 但现在 , 我们已在眩晕外科领域实现了理念与技术的双重引领 , 成为领跑者 。 ”张道宫说 。 比如 , 针对常见的前庭神经炎 , 张道宫结合临床 , 在国内首次明确并提出“前庭下神经炎”这一疾病以及诊断标准 。 “我们通过研究可以检查出到底是前庭上神经还是前庭下神经出现问题 , 为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 ”张道宫说 。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打造眩晕治疗新高地
“重业务、轻党建” , 党建与业务“两张皮” , 一度成为公立医院发展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
在山东省耳鼻喉医院 , 一次看似普通的结构调整 , 却打通了党建工作与临床业务之间的“梗阻” 。
“在过去 , 每个党支部都涵盖了多个业务科室 , 大家研究的领域不同 , 很难找到共鸣 。 ”眩晕疾病科负责人吕亚峰深有感触 。 为此 , 全院将支部设置与科室设置结合 , 在职党支部由9个增至22个 , 彻底打通了党建工作与临床工作之间的“梗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