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蚕桑产业“块头”叒木为桑|种桑养蚕编织致富“新丝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做大蚕桑产业“块头”
叒木为桑 , 天虫为蚕 。 在吴堡县寇家塬镇“三道塬”上 , 村民房前屋后、山上山下 , 绿油油的桑树给人带来丝丝清凉 。 在农户家中 , 蚕宝宝们在“蚕妈妈”、“蚕爸爸”的精心抚育下 , 正在茁壮成长 , 即将吐丝织茧 。
做大蚕桑产业“块头”叒木为桑|种桑养蚕编织致富“新丝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文章图片
做大蚕桑产业“块头”叒木为桑|种桑养蚕编织致富“新丝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这几天正是蚕结茧的关键时期 , 一刻也不敢大意 , 每天至少要喂上3至4次 。 ”凭借40年的养蚕经验 , 王荣莲一边给蚕换桑叶一边说 , “别看这些小蚕不起眼 , 它可是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 养殖时间短、见效快 。 ”
做大蚕桑产业“块头”叒木为桑|种桑养蚕编织致富“新丝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文章图片
寇家塬镇位于吴堡县东南部 , 在千沟万壑的土地上 , 上天赐予人们相对平坦的三道高塬(东塬、中塬和西塬) , 坐落着慕家塬、杨家塬、车家塬、李家塬等村落 。 据老年人介绍 , 当地人有着300多年的养蚕历史 , 人们世世代代养蚕 , 勤“茧”致富 , 栽桑养蚕成为当地人致富的重要手段 。 “桑枣甚盛 , 丝绸行销山西、河南 。 ”清朝道光年间 , 这里的丝绸就有记载 。
做大蚕桑产业“块头”叒木为桑|种桑养蚕编织致富“新丝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文章图片
作为吴堡县蚕桑业的中心基地 , 寇家塬镇有桑园1万余亩 , 蚕农300多户 , 年养蚕800多张 , 产茧15吨 。 针对这一传统富民产业 , 镇上成立了5个蚕桑专业合作社、1个蚕桑协会 , 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 实行“合作社带动、技术指导、分散养殖”的办法 , 发展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特色产业 。
现年60岁的王荣莲是车家塬村的养蚕大户 , 从20岁嫁到辛家塬小组就开始学养蚕 , 是远近闻名的“养蚕”专家 。 笔者看到她时 , 她刚从外面采桑叶回来 , 因养的蚕比较多 , 经常要开三轮摩托车往家拉桑叶 。 王荣莲从车上背完成捆的桑树枝条 , 来不及抹去额头上的汗水 , 便精心照料起自己的“蚕宝宝” 。 “蚕宝宝”的身体又白又胖 , 两头略小中间大 , 外形圆鼓鼓的 , 甚是可爱 。
做大蚕桑产业“块头”叒木为桑|种桑养蚕编织致富“新丝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文章图片
据王荣莲介绍 , 今年“夏蚕”养了3张 , 把蚕茧拿到合作社加工了25斤蚕丝 , 每斤丝卖到了500块钱 , 这是“秋蚕” , 也快吐丝了 。 “养蚕效益非常可观 , 我夏季加工的丝全卖完了 , 又养了3张 。 ”王荣莲高兴地说 , “现在的中老年人都喜欢盖蚕丝被 。 特别是遇到结婚的人家 , 当嫁妆一拿就是三四床蚕丝被 , 根本不愁卖 。 ”
在寇家塬镇 , 像王荣莲一样的养蚕大户还有很多 。 他们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 , 在脱贫攻坚期间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 带领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养蚕产业 , 织就出了一条幸福的小康路 , 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为了让蚕桑产业更好地发挥带动群众致富的作用 , 吴堡县通过改造现有桑园和新建标准化桑园 , 聘请市县专业技术人员上门为蚕农指导技术 , 给蚕农每张补贴650元 , 鼓励合作社积极进行蚕桑产业的深度开发等系列措施 , 不断提高农户养蚕数量和蚕桑综合利用效益 。 预计到2025年 , 全县将建成优质高产桑园2万亩 , 年养蚕数量可达到5000张 , 养蚕产值可达1080万元 。
华商报采访人员杨虎元通讯员韦江江
做大蚕桑产业“块头”叒木为桑|种桑养蚕编织致富“新丝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文章图片
来源:二三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