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东阳夫妻把家乡味带到了杭州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从小耳濡目染学会做肉饼
女儿一句话 , 让他们开始了新生活
一对东阳夫妻
把家乡味带到了杭州
一对东阳夫妻把家乡味带到了杭州
文章图片
一对东阳夫妻把家乡味带到了杭州
文章图片
日复一日的忙碌 , 让人们总是容易被平凡温暖的烟火气吸引 。
藏在不起眼角落里的小店 , 见证着人来人往的奔波 , 也贡献着一份份热乎乎的小确幸 。
杭州上城区蕙兰雅路的东阳肉饼店 , 就是这样一家小店 。
料多馅足 , 香气扑鼻
5分钟做好一个肉饼
小店门头是白底红字 , 上面写着“东阳肉饼”、“东阳特色小吃” 。
小店大约三十几平方 , 进门就是一个烤箱和做饼的工作台 , 老板娘陈淑平独自一人在烤箱旁忙活 , 揉面、做饼 , 老板包秀奎在一旁打下手 。
手上沾些面粉 , 从台面上的大面团揪下一小团 , 在手里揉搓捏圆 , 右手拿起擀面杖加入工序 , 双手动作利索将面团擀平 , 翻个面再擀十几下 , 面皮的边边角角都被照顾到 。 片刻 , 一张平整轻薄的饼皮初现雏形 。
陈淑平从一旁的馅料盆里舀了满满一勺豆角鲜肉摊在饼皮上 , 双手将面皮的一角提起 , 左右手相互配合着将面皮捏出一个又一个褶 , 直到整张面皮都被捏成圆润的包子形状 , 馅料都被严严实实地包裹在面皮里 。
饼皮褶子的连接处留了个口子 , 有空气灌进去 , 饼鼓鼓的 , 圆乎乎 , 看着很有弹性 , “有空气进去 , 会软一点 , 饼皮要薄才好吃 。 ”
一对东阳夫妻把家乡味带到了杭州】饼捏好了 , 陈淑平转身拉开大大的烤箱 , 手一松 , 面饼被放在烤箱里 。 她转身用油刷在肉饼表面刷了层油 , 用铲子翻面 , 又刷了点油 。 最后将烤箱门合上 , 等着肉饼烤熟 。 不多时 , 香气就飘出来了 。
“一个肉饼大概五分钟能做好 。 ”陈淑平说 , “有时候人多 , 一下要做好几个饼 。 ”
一天能做两三百个
有人想交钱来学手艺
陈淑平今年54岁 , 包秀奎55岁 , 都是金华东阳人 。
每天早上六七点 , 他们就起来忙活 , 包秀奎去附近菜市场把一天要用的肉、菜都买好 。 “自己去挑食材才好 , 别人送来的肉和菜我们不放心 。 ”包秀奎对这点很坚持 。
九点左右小店开门 , 一直忙到下午两点两人才有空吃午饭 , 晚上十点左右打烊歇业后 , 夫妻俩还要收拾、打扫 , 回家差不多要夜里十一点了 。
这样的忙碌带来的是小店稳定的收入 。
“每天能做两三百个肉饼 , 每个饼赚头不多的 , 就是靠走量 。 ”陈淑平告诉采访人员 , 小店也上了外卖平台 , 会做一些外卖订单 , “好多顾客说我家的饼皮薄有嚼劲 , 很好吃 。 有人来店里想学做饼 , 还有要交钱学手艺的 , 我们没教 , 一来没精力 , 二来怕搞得不好 , 把自己招牌都搞掉了 。 ”
听从女儿的建议
5年前 , 夫妻俩把肉饼带到了杭州
陈淑平夫妻俩以前并不是做肉饼的 , 曾在东阳卖家具 , 还做过小生意 。 两人从小看着家里长辈做肉饼 , 出门赶集也常碰到卖肉饼的小店小摊 , 看多了 , 就学会了做饼 。
他们有一儿一女 , 女儿今年三十出头 , 当初上大学时就提议爸妈到杭州卖东阳肉饼 。
陈淑平讲起开店由头笑了起来 , “其他生意不好做 , 后来就想着听女儿的话 , 做肉饼试试看 。 没想到这个小店就一直开下来了 。 ”
正式开店前 , 两人专程去了好几趟宁波 , 请教做餐饮的朋友 , 也曾辗转各地选址 , 最后选定了杭州 , “女儿儿子都在杭州成家了嘛 , 一家人都在杭州挺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