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三百年间,有一个地方官员最害怕,凡是去过的人多数有去无回

看过《甄嬛传》的人应该都知道 , 甄嬛的父亲遭官员弹劾曾被发往宁古塔 , 甄嬛用尽办法也要救父亲出来的场景想必感动了不少看客 。 历数那些清朝历史剧 , 不难发现 , 每每皇帝处罚犯事的大臣 , “宁古塔”其名必然常常出现在大众眼中 。
大清三百年间,有一个地方官员最害怕,凡是去过的人多数有去无回
文章图片
由此看来 , “宁古塔”确有其址 , 可是 , 又是因为什么让它如此“威名远扬”?
据《清史稿》记载 , 宁古塔虽然被称为“塔” , 但是 , 它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认知的一座塔 , 只是一个位于我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附近的小镇子 。 几百年过去了 , 立在镇子里的碑文还未被风蚕食 , 但那里已经不复曾经的荒凉景象 , 反而还发展得不错 。 这就更让人纳闷了 , 为什么要把一个镇子命名为“塔”呢?难道别有用意?
大清三百年间,有一个地方官员最害怕,凡是去过的人多数有去无回
文章图片
想要了解在这里发生的一段往事 , 首先 , 我们要先知道它名称的由来 。
“宁古塔”用汉语来解释就给人感觉是一个关押犯人的高塔 , 望文生义救回让人产生误解 , 既然 , 宁古塔是满人取的地名 , 当然 , 也要用满语来解释 。 在满语中 , “宁古”意为“六” , 而“塔”则是“个”的意思 。 所以 , “宁古塔”放在满语的语境中意为“六个” 。 可是 , 这“六个”又指代了什么?为何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子会发展成这闻风丧胆之所呢?
宁古塔本身没有名字 , 只是因为这里曾经居住了显贵的人 , 故而 , 用这显赫之人的名字来称呼它 。 清军未入关前 , 这里曾是他们的据点 。 在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后 , 曾经居住在这的六个“皇叔” , 受封为“宁古塔贝勒” 。 而他们居住过的地方 , 也就被称为了“宁古塔” 。 换句话说 , 宁古塔就是清朝的发源地 , 是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一个地方 。
大清三百年间,有一个地方官员最害怕,凡是去过的人多数有去无回
文章图片
起初 , 宁古塔作为边陲重镇 , 是满清八旗操练士兵 , 驻扎军队和储备物资的地方 。 后来 , 由于清朝举国迁都紫禁城 , 将政治中心转移到现在的首都北京 。 宁古塔也因为地处偏远 , 逐渐失去了其边防的职能 , 变成了普通的小镇子 。 没有了供养来源 , 昔日的繁华景象便也有了衰退之像 , 久而久之竟成了寸草不生之地 。
当然 , 满人一向重视礼教 , 对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自然不会弃之不顾 。 但考虑到宁古塔地处偏远 , 气候恶劣 , 环境艰苦 , 再用来发展边防肯定是不合适的了 。 “宁古寒苦天下所无 , 自春初到四月中旬 , 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 , 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 , 八月中旬即下大雪 , 九月初河水尽冻 。 雪才到地即成坚冰 , 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 ”
大清三百年间,有一个地方官员最害怕,凡是去过的人多数有去无回
文章图片
这首诗生动的描绘了宁古塔地处苦寒 , 是个不折不扣的不毛之地 。 据《研堂见闻杂记》写道 , 当时的宁古塔 , 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 , 流放者去了 , 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 , 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 , 能活下来的不多 。
不得不感叹 , 清朝统治者非常聪明 , 宁古塔被“物尽其用” , 成了改造犯人的地方 。 被押送到这里的罪犯们通过劳动悔过 , 表现良好的人还是可以被释放回家的 。 所以 , 宁古塔成了清宫剧中的经典之地 , 之后 , 也总有这样一句众人熟知的经典台词:“发配宁古塔 , 永世不得入关 。 ”
大清三百年间,有一个地方官员最害怕,凡是去过的人多数有去无回
文章图片
那么 , 到底是什么让宁古塔变得如此恐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