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科技视点·创新驱动看高新②)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打造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科技视点·创新驱动看高新②)
文章图片
9月15日 , 第二十九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陕西杨凌开幕 , 参观者了解特色农产品 。
邹竞一摄(新华社发)
打造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科技视点·创新驱动看高新②)
文章图片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人员查看培育的小麦新品种 。
万英俊摄
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区 , 位于陕西省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下称“杨凌示范区”)又迎来创新的丰收年:发现小麦中条锈菌感染的原因 , 开辟抗病小麦育种新途径;西农172、西农598、西农625、西农198、西农920、西农863等6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审;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
今年是杨凌示范区成立25年 。 25年来 , 杨凌农业科技创新不断迸发出新活力:审定通过农作物新品种达768个、苹果新品种12个 , 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3项 , 省部级科研奖励419项 , 建设中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的脚步扎实有力 。
围绕攻克“卡脖子”技术 , 推动形成突破性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成果
今年7月 , 国际顶级期刊《细胞》在线刊发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历经18年的研究成果 , 成为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代表 。 这项成果的重大意义在于找到了小麦中条锈菌感染的原因 , 从而开辟了小麦抗病育种培育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
“这一发现打破目前小麦主要利用抗病基因育种的传统思路 , 实现了植物与病原菌互作领域的重大突破 , 提升了我国种业原始自主创新能力 , 为现代生物育种和病害绿色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撑 。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说 。
植物免疫团队成员王晓杰说 , 康振生院士抓到了小麦中条锈菌传播的关键因素——野生小檗 。 康振生的导师李振岐院士 , 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研究和植物免疫学领域的主要奠基者 , 他此前率先锁定条锈病的“病原地” 。
小麦育种是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的专长 , 从这里先后走出了我国小麦育种领域的专家赵洪璋教授、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等一大批著名的小麦育种科学家 。
近年来 , 杨凌示范区围绕攻克农业生产“卡脖子”技术 , 推动形成了一批突破性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成果 , 尤其是在种业创新方面 , 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科技支撑 。
据不完全统计 , 新中国成立以来 , 先后有1000多位小麦育种工作者扎根杨凌 , 在我国黄淮麦区6次大的品种更新换代中 , 出自杨凌的小麦品种主导了其中4次 。
从水土保持到植树造林 , 从生态保护到富农兴产 , 助推黄土高原披上“绿装”
紧紧围绕耕地和种子 , 杨凌示范区搭建创新平台 。 今年7月 ,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共同组建 , 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试验基地建成投用 , 将致力于破解耕地可持续发展科技瓶颈 。
由杨凌示范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粮农集团共同建设的秦创原农业板块 , 突出杨凌特色和优势 , 主攻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创企业孵化 。 今年6月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赵瑜主持选育的国审大穗大粒小麦新品种“武农981”“武农988”品种权 , 通过杨凌示范区秦创原农业板块创新驱动平台转让 , 一年的经营许可协议期限签约金额达100万元 。
去年6月 , 新成立的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发布了2021年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 。 榜单一经发布 , 就收到8份项目意向书 。 经组织专家评审、会议研究 , 遴选出了“优质高产抗病耐旱节水小麦新品种培育项目”“小麦种质资源发掘利用的分子基础与技术开发”“玉米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育种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和“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与重大品种选育”等4个项目的主持人和实施单位 , 项目正有序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