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700米,这些上海医生在西藏搭建“生命之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徐驭尧
疫情期间 , 中山医院援藏医疗队员在日喀则市岗巴县中心医院坚持疫情防控与医疗服务双管齐下 , 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与诊疗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
为藏族同胞搭建“生命之桥”
海拔4700米,这些上海医生在西藏搭建“生命之桥”
文章图片
9月13日 , 一名年轻男性患者来到了岗巴县中心医院 。 这名患者因“血压升高伴心悸9年 , 加重伴气喘2日”入院 。 援藏医疗队员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第一时间为他做了紧急救治 , 迅速处理了患者的急性左心衰 。
在患者病情初步稳定后 , 医务人员为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辅助检查 , 将患者过去9年间复杂的就诊经历做了仔细梳理 。 透过这些信息 , 初步考虑患者存在嗜铬细胞瘤伴有远处转移的可能 。 为了使患者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诊治 , 几位援藏医生立刻联系了所属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 , 经由医务处协调邀请了肿瘤内科、放疗科、内分泌科、核医学科、放射科和心内科的6位专家于9月15日共同进行远程多学科会诊 。
海拔4700米,这些上海医生在西藏搭建“生命之桥”
文章图片
会诊过程中 , 专家们详细评估了患者的病情 , 就进一步放疗、化疗、核素治疗、血压控制方案及拮抗儿茶酚胺药物的选择进行了充分讨论 , 形成了下一步的诊治方案 。 参与会诊的援藏医疗队员及岗巴县中心医院医护人员都表示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 患者家属也非常感激为此付出的专家们 。
根据此次远程多科会诊的建议 , 医疗团队及时为患者调整了药物治疗方案 , 当前患者的血压已趋于正常 , 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
海拔4700米,这些上海医生在西藏搭建“生命之桥”
文章图片
一封来自日喀则市的感谢信
近日 , 中山医院收到了一封来自日喀则的感谢信 。 8月以来 , 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日喀则 , 在日喀则市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 , 顾杰、李希、陈嵩三位医疗队员勇毅逆行、冲锋在前 , 不顾高寒缺氧、山高路远 , 不顾个人安危 , 毅然决然在4700米的岗巴 , 坚定不移地冲在最前线 。 他们走乡村、下基层、入牧区、送药品、治病患、搭帐篷 , 为岗巴县乃至日喀则全市疫情防控付出了艰辛努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
8月29日下午 , 上海援藏疫情防控工作第一临时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大会 , 党员同志们分别汇报和交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情况 。 其中 , 支部党员、中山医院援藏医疗队顾杰队长讲述了团队克服高原缺氧、工作环境缺水、缺电、寒冷的困难条件下 , 始终坚守一线在岗巴艰苦抗疫的战斗历程 。
海拔4700米,这些上海医生在西藏搭建“生命之桥”
文章图片
9月19日 , 中山医院援藏医疗队在岗巴县龙中乡为当地藏民开展线下义诊活动 。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 , 医疗队员们共为50余名患者提供疾病诊治和健康咨询服务 。 义诊疾病范围覆盖了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脑卒中后遗症、肠功能紊乱、肠结核等当地常见病 , 同时医疗队也对改变生活方式、预防农作时的损伤等方面进行了健康宣教 。 义诊时 , 医疗队员还将常备的各类药品无偿发放给有需要的当地百姓 , 当地居民们则报以一声声“扎西德勒” 。
海拔4700米,这些上海医生在西藏搭建“生命之桥”
文章图片
有一位藏族群众脑出血后遗症出门不便 , 医疗队员们主动上门服务 , 为其调整治疗方案 。 因为当天义诊活动的药物已经发放完 , 队员们还特地交代卫生院的院长 , 第二天前往队员们的驻地宿舍替这名患者领取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