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文汇网
曾有一位教授说 , “如果一定要生肿瘤 , 情愿是慢粒 。 ”慢粒白血病 , 慢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 占成人白血病的15% 。 随着第一代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 , 慢粒白血病被称为“最幸运的白血病” , 10年生存率高达85%-90% , 实现和常人一样生存 。 数据之下 , 个体与疾病的搏击、新药的诞生、医生的努力、家庭的迷茫与坚持交织在一起 , 呈现着数据难以承载的生命张力 。
9月22日是国际慢粒日 , 听一名85后慢粒患者说确诊故事 , 七年时间仿佛是在“不幸”与“幸运”之间折返跑 。 对这个小家庭而言 , 生死面前一切反而变得纯粹 , 就是要奋力“定格幸运” 。
文章图片
图源:图虫01
哈尔滨的夏 , 一家人的心情降至冰点
没察觉到什么身体异样 , 于洋是在退伍归来工作七八年后 , 被确诊为慢粒的 。
“当时 , 是单位例行体检 , 发现我的白细胞增高很多 , 体检的医院让我去复查 , 正常人的白细胞指标在4-10之间 , 我当时是20多 , 翻倍了 。 ”于洋记得前往医院复查后 , 白细胞指标依旧很高 , 医生让住院接受骨穿等一系列检查 。 等一系列检查结果出来 , 他确诊了——是慢粒 。
这是2013年的夏天 , 于洋28岁 , 拿着诊断报告 , 虽是哈尔滨的夏天 , 一家人的心情降到了冰点 。
“以前没听说过这病 , 非常恐惧、迷茫 。 ”出院后的于洋开始服用羟基脲维持治疗 , “吃了一段羟基脲后 , 感觉血常规都正常了 , 就没怎么吃药了 。 ”
大约一年后 , 于洋发现身体上的异样 , 总感觉没有力气 , “当时也不知道是脾脏肿大 , 还当胃治 , 后来到了血液科 , 医生说是脾脏肿大 , 然后一查白细胞已经300多了 。 ”于洋原以为吃羟基脲可以把血常规指标调整好 , 就没事了 , 直到脾脏出现问题、白细胞“严重超标” , 他才知道这是不够的 , “正规治疗”这才起步 。
那是2014年的七八月 , 于洋住院了 , 继续服用羟基脲 , 并开始吃国产仿制靶向药 。
于洋是不幸的 , 年纪轻轻确诊白血病 。 中国慢粒患者发病较西方更为年轻化 ,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 中国慢粒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5-50岁 , 西方国家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 。 但另一方面 , 于洋又是“幸运”的 。 早在20年前 , 慢粒白血病还是一种不治之症 , 直到上世纪90年代 , 随着慢粒靶向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 , 彻底改变了慢粒的治疗进程 。 和大部分急性白血病需要痛苦难熬的化疗不同 , 慢粒患者只要吃上靶向药 , 白细胞会降下来 , 工作、学习基本不受影响 , 整体生活质量很高 。 于洋就吃上了这种靶向药 。 02
“当医生说你无药可治时 , 心情无法形容”
于洋最开始在哈尔滨治疗 , 治疗初期 , 由于躯体症状不多 , 他没太当回事 , 但实际是在半年多后就出现了脾脏肿大的情况 。 他和家人这才跑到北京求医 。 “这趟去北京是我‘正规治疗’的起点 。 ”于洋在北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 在吃了大概10个月的靶向药后 , 他的情况并没有向好进展 , 经病友介绍 , 他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倩主任的门诊 。
复查的效果依旧不好 。 “要查查基因突变 。 ”江倩主任建议 。 一查 , 有两项基因突变 , 一个是T315I , 一个是E255K , 意味着吃现有的一代、二代靶向药已无效 。
指标始终不见好的原因找到了 , 更棘手的问题来了 。 “当时没有其他靶向药可以治疗我的突变 , 当医生说你无药可治时 , 心情无法形容 。 ”于洋说 。
- “迪庆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对口帮扶专场丨庄群才回答记者提问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主产区秋粮收获有序推进
- 乡村振兴丨道县:百亩洋姜绽放出致富产业花
- 新增确诊病例数降至年内低位,8月全球综合PMI进入收缩区间丨全球疫情与经济观察(2022年9月12日)
- 抗疫笔记丨虽然疲惫,但我想帮助更多的人
- 疆无界,行至远丨IBT无疆科技创新大赛(员工风采)
- 辟谣丨给老人用热水洗脚是孝顺?医生:这种情况不行,小心血栓
- 乙肝抗病毒治疗,一定要转氨酶升高2倍?看国际肝病学会怎么说
- 实习医生实施麻醉未告知患者,医院被索赔48万丨医法汇
- 辟谣丨9岁女孩看到“去世的人”是“中邪”?别闹了,是脑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