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运动时能不能戴耳机听歌,有一个安全隐患千万别忽视!
音乐之于运动,就像佐料之于美食。饭前找剧,跑前找歌,是许多人的固定仪式。
不管是跑步、骑行还是做力量训练,有了旋律和节奏感的加持,感觉兴致和精力都提升了不少。
文章插图
英国的运动心理学家科斯塔斯?卡拉吉奥吉斯博士在他的书籍《内部运动心理学》中提出,听音乐还能使运动时的疲劳感、挫败感降低 10%。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进行户外运动时听歌,比如跑步、骑单车,很容易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戴耳机运动致死、致聋,不是什么新鲜事
戴着耳机,特别是降噪型耳机在户外运动,很容易因为「非注意盲视」而出事故,即人的感官剥夺、分心,听到喇叭的能力受阻。
一项 2013 年的研究显示,在 6 年内,美国因戴耳机而死亡或受伤的行人数量增加了 2 倍多。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司机表示在撞车前已经鸣笛警示。普通耳机都可能是「杀人凶手」,那很多人钟爱的主动降噪型耳机该有多危险可想而知。
文章插图
此外,想边运动边听音乐,不合适的耳机还会让你耳部感染、影响听力,甚至致聋。
除非定期消毒,经常被人随手一放的入耳式耳机都会有大量污垢和细菌,而运动时的汗液又给它们提供了生长的温床。如果不注意清洁,则会给耳部带来卫生隐患。
如果户外声音嘈杂,许多人音量会调得过高。持续的强声接触,会不可逆地损伤感受声音的重要且唯一的细胞——内耳毛细胞[2,3],入耳式耳机还有损伤耳道内鼓膜的风险,从而造成听力下降。
文章插图
除了生命健康问题,有些人戴耳机还费钱。动作幅度一大,耳机就趁机「逃跑」,一不小心命丧脚底。
文章插图
那运动时就不建议戴耳机了吗?也并非如此,只不过要选一款合适的运动耳机。
想要戴耳机运动,选择时注意以下 4 点
总结起来看,一款适合各类运动的耳机,最好要做到以下 4 点:
一、为了安全,不封闭环境音
特别是进行户外运动时,要么选择能切换降噪模式的入耳式耳机,或者更省心点,选择骨传导耳机。许多人对「骨传导」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但其实它是是我们听到声音的方式之一,日常中的刷牙、挠头、吃东西的声音都是这样进入大脑的。相对于声波通过空气经耳道传入耳朵,骨传导无需经过外耳道、鼓膜等传递介质,直接通过颅骨振动传入。
文章插图
也就是说,骨传导耳机不入外耳道,没有「堵耳感」的同时,也减少了对外部环境的屏蔽。跑步、骑车、滑板时,更不容易周围汽车声、人声等,能帮助提前预判危险。
同时要注意的是,为了耳部的健康,无论是入耳式耳机还是骨传导耳机,播放音量都不建议超过最大音量的 50%,且每天连续佩戴时间不宜超过 1 小时。
二、耳机易清洁,塞头可更换
运动时特别容易出油出汗,耳机可能给耳部带来的卫生问题也要注意。市面上一般的入耳式运动耳机都需要定期更换、清理:
以常见的硅胶耳套为例,先清理干净耳垢,再用酒精棉擦拭,并一定要等待酒精挥发完全、自然干燥后再套上耳机使用。
相比之下,不堵外耳道的骨传导耳机则避免了入耳带来的卫生顾虑,对于害怕中耳炎、外耳炎的朋友来说特别友好。
- 代谢|运动代谢图谱揭示何时运动最好
- 治疗|治疗运动神经元的方法有哪些呢?
- 跑步有效延长寿命,但是晨跑和夜跑哪一个好?这才是最佳时间
- 运动解剖学|报考瑜伽教练证要什么条件呢?
- 猪油渣能不能吃?健不健康?很多人都不明白,现在知道还不晚
- 并发症|“我还年轻,血压高一点没事”错,若不及时降压,警惕3大并发症
- 浴室里的“它”,可能是癌症帮凶,多数人洗澡时比较喜欢用
- 运动神经元患者案例分享
- 北京冬奥运动|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运动员村相关人员新冠疫苗接种率接近100%
- 老人|隆回县人民医院为84岁中风老人及时溶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