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的来历和传说是什么 关于汤圆的传说


汤圆的故事1、汤圆
汤圆又叫元宵,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 。元宵分有馅,无馅两种 。
无馅的个小,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状如核桃 。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尤以宁波汤圆,贵阳吴家汤圆著称 。
【汤圆的来历和传说是什么 关于汤圆的传说】2、一个曾经的汤圆
作者:作者:汤圆故事屋
曾经的汤圆,脾气上十分的倔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把它藏在心底,好的、坏的都喜欢一个人去承受着 。身边很多人都会问到汤圆为什么总是一副心事的样子,可汤圆只会对其以微笑回应 。因为汤圆觉得没有人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感受 。
或许也只有这样,她才觉得自己的情绪不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尤其是自己的家人 。
家人对汤圆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她只希望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健康、快乐 。
即使汤圆自己遇到什么事,都不愿跟家里人说 。曾经的汤圆,当难过的泪要流出来的时候,就会立刻抬头望天,让眼泪倒流,因为汤圆心里很想自己活得像一个男生那样,担任起自己的家庭 。
扩展资料

一碗汤圆的故事
作者:苟景淇
有一天,小汤圆蹦蹦趴在碗沿儿上,它在巡视着外面的世界 。小汤圆涂涂对蹦蹦说:“你还是下来吧,外面有什么好看的 。”蹦蹦对涂涂说:“外面可好了!不信你上来瞧瞧 。”
涂涂一听连忙跳到碗沿儿上 。它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
涂涂吃惊地张大嘴巴:“哇!原来外边这么大,这么好!我们在一起多挤呀!我要出去 。”这时碗里的圆圆对涂涂和蹦蹦说:“你们两个怎么那么喜欢看外面?还是下来睡午觉吧 。”
涂涂说:“你整天就会睡觉,快上来瞧瞧吧!不然你会后悔的 。”圆圆嘴一撅不情愿地说:“哼,我才不去呢 。”
这时蹦蹦对涂涂说:“你看,原来我们在一张这么大的一个大圆台上啊!咱们可以出去玩了 。”
涂涂急忙说:“我知道,咱们在主人吃饭的圆桌上面呢!我最喜欢小主人了,他懂得的知识可多了,说话还挺幽默呢!”
蹦蹦说:“可不是吗!我们快去看看他在干什么呢吧 。”
两个小家伙喊着“一二三”使劲一跳落在饭桌上,然后就势一滚到了凳子上,还好没一下子掉到地上,不然还不摔成扁凉糕呀!两个小可爱有点后怕,小心翼翼地蹦到了地上,稍作休整就扭着胖胖的身躯走向客厅 。
啊,原来小主人在聚精会神地写作业呢!咱俩还是去别的屋转转吧,先别打扰他了 。
他俩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开始“参观”每个屋子了 。
汤圆的来历和传说是什么?汤圆的来历和传说如下:
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 。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 。
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
后汤圆文化流传为现代习俗
吃汤圆是汉族人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陈志岁《汤圆》诗云:“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 。
甬地俗语云:“宁波家家捣米做汤圆,知足常乐又一天 。”胡秉言也有诗曰:“香泽糯米做汤圆,沸水飘银富贵咸 。入口绵甜滑润爽,阖家欢乐醉天年 。”
冬至吃汤圆的民间传说30字冬至吃汤圆的民间传说:相传吕洞宾曾在阳春三月,化为一位卖汤圆的老翁于西湖边叫卖 。这时许仙恰巧走过便要了一碗,一不小心,一个汤圆滚落西湖,被白蛇吞了 。于是白蛇成仙,化而为人,与许仙结为夫妇 。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 。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 。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

吃汤圆习俗的传说吃汤圆的传说有哪些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
元宵节的主要吃食是元宵 。元宵也叫“汤圆”、“圆子” 。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 。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 。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 。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 。”因为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 。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元,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元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 。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 。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 。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 。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 。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 。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
关于汤圆的传说和关于汤圆的传说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