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一味常用的“除湿”良药,能“通泻三焦之水,清利一身之湿”

且湿邪其性重浊、粘腻,除之如茧中抽丝,若非有善泻水除湿之药,难以撼湿邪黏浊之性。
茯苓|一味常用的“除湿”良药,能“通泻三焦之水,清利一身之湿”
文章插图
常用除湿之品有茯苓、薏米、赤豆诸药,但多为养生预防之类,若真有水湿之疾,此类药性稍逊。
中医里有常用“除湿”良药,服之能“通泻三焦之水,清利一身之湿”,可谓是利水除湿之佳品,此物名曰“泽泻”。
茯苓|一味常用的“除湿”良药,能“通泻三焦之水,清利一身之湿”
文章插图
古语有云:去水者曰泻,而此物服之如泻泽中之水,故名“泽泻”。观其名而思其意,泽泻之名可谓一语中的。
茯苓|一味常用的“除湿”良药,能“通泻三焦之水,清利一身之湿”】张元素在其《医学启源》中对泽泻利水除湿之效更是赞叹有加,并有记载:“泽泻,除湿之‘圣药’也,沉而降,能去旧水、养新水 、利小便。”
茯苓|一味常用的“除湿”良药,能“通泻三焦之水,清利一身之湿”
文章插图
而至近代,医者多传承古人之言论,更奉泽泻为“利水消肿”之良药,其用有下。
1、泽泻利水湿而消水肿。
水湿停滞于内,则易让人患皮肤水肿之疾。
停滞于上焦,常见头面眼敛水肿,初醒之刻最为明显;停滞于中,则胸腹胀满,以腹胀多见;流注于下焦,则足膝浮肿最为常见,尤其女子妊娠期间,足膝浮肿者颇多。
而泽泻善“通三焦之水”,可利“一身之湿”,水湿停滞浮肿于外者,用之多有良效。
例如经方之中善利水除湿者“五苓散”,便以泽泻配猪苓、茯苓、白术、桂枝同用,沿用千年良效依旧。
茯苓|一味常用的“除湿”良药,能“通泻三焦之水,清利一身之湿”
文章插图
2、泽泻清湿热而利淋涩。
湿热沉浊,易聚于膀胱而患尿淋涩痛之症,或尿路结石、或小便难排,甚者更有血尿之状。
泽泻迅猛通泻之力,善荡涤膀胱积热、清利水道不通,用之往往有效。
若有结石淋症、小便涩痛难出之症,经方“猪苓汤”以泽泻配猪苓、滑石、茯苓并烊阿胶同用有效。或再佐以车前草、金钱草、黄柏等药,更添清热利湿之功。
若有甚者伴有血淋之症,可借白茅根、小蓟草、蒲黄炭等清热止血之力,兼能通淋止血。
茯苓|一味常用的“除湿”良药,能“通泻三焦之水,清利一身之湿”
文章插图
3、泽泻能渗水湿而缓泄泻。
湿热蕴结于内,则易有脾虚泄泻、湿热痢疾诸疾,而泽泻渗水湿之力能起利小便且实大便之功,服之有渗湿缓泻之效。
若有脾湿虚泻者,以白术、党参等补虚健脾,以泽泻、茯苓等渗湿缓泻,再以煨肉蔻涩肠,渗湿止泻之效颇佳。
而对于湿热之泄泻,以黄芩、黄连等清热止痢,以泽泻、猪苓等利湿缓泻,可奏除湿止痢之效。
茯苓|一味常用的“除湿”良药,能“通泻三焦之水,清利一身之湿”
文章插图
泽泻除利水除湿之外,中医常借其泻肾火之力而奏止精遗之功。最为有名者莫过于“六味地黄”汤中,以泽泻同熟地黄、怀山药、山芋肉等同用,其效至今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