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在民间 , 素有“家有三年艾 , 郎中不用来”的说法 , 而艾叶的最早用途其实很简单 , 那就是“灸” , 因此又有“医家用灸百病”之说;艾叶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 , 且在医圣张仲景名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 , 有两个用艾的名方 , 也就是胶艾汤和柏叶汤 , 这两个方剂至今仍是中医临床常用之方[1
。 这也说明 , 艾叶自古以来就已经融入到人们的健康之中了 。
对于艾叶及艾草来说 , 其实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 , 比如“彼采艾兮 , 一日不见 , 如三岁兮”的诗句 , 除此之外 , 早在《五十二病方》里 , 也有记录艾熏、艾灸的疗法;但是 , 艾叶作为药物正式记载始见于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 , 该书对艾叶的药性理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2
。 不难发现 , 艾叶及艾草 , 在十分古老的时代 , 无论是采摘艾草思念恋人 , 还是艾草熏灸治疗疾病 , 这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
对于艾草的药效来说 , 在《名医别录》里还是比较详细的 , 首先明确了艾草主要有灸和煎两种用法 , 其次是明确了艾草的主要功效和临床运用 , 对于艾灸的作用 , 《名医别录》说的十分简洁 , “灸百病” , 然后对于“可作煎”的适用范围 , 也做了详细记载 , 认为艾草具有“利阴气 , 生肌肉 , 辟风寒 , 使人有子”等功能 , 临床可用于“下痢 , 吐血 , 下部?疮 , 妇人漏血”等疾病 。
对于艾叶的主要功效 , 自《名医别录》始 , 到《本草纲目》 , 艾叶的功效没有太大的拓展 。 但是在《本草汇言》里却对艾叶的功效主治 , 有了更为详细的记载 。 对于艾叶的主要功效 , 《本草汇言》归纳的有八个大字 , 那就是“暖血温经 , 行气开郁” , 至于临床运用 , 主要有“妇人血气久冷 , 肚腹作痛” , 或“子宫虚寒 , 胎孕不育” , 或“寒气内袭 , 胎动不安” , 或“湿热内留 , 白带淋沥 , 腰脊酸疼” , 或“男子风郁大肠 , 下利脓血” , 以及“肠风便血诸证” 。
不仅如此 , 《本草汇言》进一步指出 , 艾叶如果作为艾灸使用的话 , 可使“热气内行 , 通筋入骨 , 走脉流经” , 因此可以“灸百病 , 开官窍 , 醒一切沉痼、伏匿内闭诸疾” , 由此可见 , 艾叶作为艾灸用途的时候 , 功效更胜一筹 , “气血痰饮 , 积聚为病 , 哮喘逆气 , 骨蒸痞结 , 瘫痪痈疽 , 瘰疬痰核”等疾病 , “灸之立起沉疴” 。
对于艾叶的现代功效主治 , 主要集中在“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 , 但是作为艾灸 , 就能起到“温通经脉、舒经活络、祛寒除湿、行气活血、益气助阳、回阳固脱、消瘀逐痹”以及防病养生等多重功效[2
。 不得不说 , 艾叶的重要临床作用 , 还不是用于“服食丸散汤饮” , 更为重要的是艾灸 。 所以 , 《本草纲目》说 , “医家用灸百病 , 故曰灸草” 。
对于艾叶的采集 , 《本草纲目》引证《名医别录》中说 , “三月三日采” , 引证苏颂之说 , “三月三日、五月五日 , 采叶暴干 , 陈久方可用” 。 而李时珍的说法是 , “皆以五月五日连茎刈取 , 暴干收叶” , 并进一步详细指出 , “五月五日鸡未鸣时 , 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 , 收以灸病甚验” , “其茎干之 , 染麻油引火点灸炷 , 滋润灸疮 , 至愈不疼”;不仅如此 , 还引出了一段风俗习惯 , “是日采艾为人 , 悬于户上 , 可禳毒气” , 这就是民间端午采艾草插在门上的习俗 。 当然 , 现代对于艾叶的采收 , 一般是在夏季花未开的时候采收 , 不局限于五月五日这一天 。
- 麦芽|肚子胀、不消化、“一切食积”,一个奇妙的方剂,守护脾胃的健康
- 中药|得了胆结石别慌张,老中医分享三剂名方,轻松排石,解除后顾之忧
- 睡眠|中药速效神话解析!揭秘喝中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见效的真相!
- 香椿|一味奇妙的中药,不仅能清热燥湿、止泻止血,还能抗病毒、抗肿瘤
- 睡眠|一个奇妙的合方,专治“咳嗽钉子户”,平息剧烈咳嗽、痰喘、呕吐
- 高血压|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一个经典名方,11味中药,用对效果好
- 心肌梗塞|膝盖咔咔响,有一味中药,把血补到了,堪比润滑油
- 花生|花生配一宝,堪称中药里的“西地那非”,肾脏年轻20岁
- 中药|一味奇妙的中药,抗血栓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还可以保护心功能
- 皮肤过敏|有一味中药被称为排石宝,各种结石都可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