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离婚的4种模式 最不伤害孩子的离婚方式

看完离婚的4种模式 最不伤害孩子的离婚方式

点击上方“关注”,为你解决婚恋难题
我是卢悦,一名从业15年的心理咨询师,想从心理学的角度,为你解读一下离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纠葛与恩怨 。
可能有些真相对你来说太过残酷,以至于你下意识就会说:瞎JB扯淡!
但假如你预备好了,走出恬静区,恰恰是成长的开始 。
01 弃妇和良心犯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孩子
我们是如何看待离婚的?离婚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我们会发现,那种撕逼撕得很厉害的离婚中,往往会有一个弃妇(夫),一个良心犯 。
对很多人来说,离婚好像就宣告着一个妃子被打入冷宫,他(她)的一生都会生活在愁云惨雾的世界末日;或者他不愿意成为社会的边缘人群,在他看来,离异人士就是败者组,没有婚姻的男人女人就是loser,被同情就是一种羞辱 。
而对另一半来说,抛弃一个像孩子一样无助的人,就成了良心犯 。
良心犯的刑期不定,全在于他内心的成熟度,很多人对内疚的应对方式是试图蒙混过关,假装它不存在,但其实它就像是阴雨天的老寒腿一样,会时不时地发作,让他内心深受煎熬 。
无论如何,离婚所引发的分离焦急和丧失感,对我们的人格水平是一场严重的考验,很多人面具和皮袍下的原形被打将出来,我们内在受伤的小孩会被迫露面,对很多人而言这不啻于打开了“潘多拉之盒” 。
无论是“弃妇”还是“良心犯”,他们内心都有一个深受创伤的内在的小孩的形象,也有一个伤害自己孩子的内在的父母的形象,这两个角色是他们过去生活曾经受伤的经验所积累并内化起来的、对自己与他人形象的一种定义 。
假如一个人从小就在努力从父母对自己的忽略、苛责和强力的控制中挣扎出来,那么当他离婚的时候,他就会碰到小时候非常认识的体验 。
他就重新变成了那个无力掌控自己生活的小孩 。
用大白话说,就是“触景伤情” 。
一个人咬牙发狠说,我长大了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也受到不完整的家庭之苦,这时候,他期待的是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养育者,和让一个孩子更开心和快乐,这么做的一切的动因,是他误以为这样就可以修复他自己作为一个孩子受伤的创伤 。
很多老人热衷于把孙子辈喂胖,似乎这样就能喂饱那个挨饿的自己
02 迫害者、受害者和挽救者的游戏
在汶川地震灾区,我看到过一个镇长,他全家人都死了,他拼命不眠不休地工作了一个星期,然后被人强行送到病床上 。他崩溃了,他试图用挽救他人来挽救自己,因为他不想触碰自己的痛苦,就试图成为挽救者来避免自己堕入受害者的角色 。
离婚会让我们出现三个角色:迫害者、受害者和挽救者 。
我们都不愿意成为迫害者,所以在离婚的时候,我们就会互相妖魔化都把对方当成迫害者,让自己成为受害者 。
但离婚后,谁又都不愿意成为受害者,都希望成为挽救者 。
第一种:父母是挽救者
有的离婚的女人(男人)期望前夫(前妻)遭罪,然后自己可以成为挽救者来挽救这个迷途的浪子,就像是《简爱》里的结局一样 。
很多已经为人父母的离婚的女人(男人)则把孩子当成受害者,自己是重要的挽救者,把前夫(前妻)当成迫害者 。
于是很多人就会阻止对方探视孩子,或者孩子从对方家庭出来就会被妈妈(爸爸)问各种细节:你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见了谁,他们都说什么……有时父母一方还会故意找一些证据证实孩子在那边过得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