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亲子方舱”迎告别时刻,儿科医疗队78天坚守后进入休整期

上海“亲子方舱”迎告别时刻,儿科医疗队78天坚守后进入休整期
文章图片
6月14日 , 以沪上医疗力量坚守“收底扫尾”的新国际博览中心送走了最后一个病人 , 即将迎来休舱 。 5月底 , 在外省市援沪医疗队全部撤离后 , 由仁济医院牵头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龙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770余名医务人员接替外省市援沪医疗队继续承担这个市级大型万人方舱救治任务 。
这5家医疗机构中 ,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在新国博方舱医院坚守时间最长的医疗队伍 。 3月29日 , 这支由59名医务工作者集结的儿科医疗队出征世博方舱医院 , 4月4日又转战至新国博方舱医院 , 医疗队员也扩展至65名 。
因地制宜 , 探索实践“亲子集中收治”
在世博方舱 ,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 , 共同管理H4舱 , 并分管舱中330张床位 , 当时施行“成人儿童混收” , 6天内共收治病人321人 , 其中18岁以下患者43名 , 最低年龄4岁 。 为进一步扩大儿童收治 , 接上级命令 , 儿中心团队转战规模更大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 , 并得到上级同意正式采用“亲子集中收治”模式 , 与当时一起入驻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以及后期加入的湖北援沪医疗队合作共建“亲子方舱” , 收治年龄下限放宽至2岁 。
上海“亲子方舱”迎告别时刻,儿科医疗队78天坚守后进入休整期
文章图片
自4月4日至6月14日 ,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疗队病区共收治新冠感染者2200余名 , 800多个亲子家庭 , 7岁以下儿童家庭占了一半以上 。
筹集资源 , 为患儿提供暖心医疗
考虑到儿童的饮食特点 , 医疗队要求餐食供应方尽可能避免提供带有刺激性口味的食物 , 同时医疗队也尽可能通过募集慈善捐赠等手段在正常餐食之外为儿童专门提供奶制品、甜点等辅食 , 还与社会爱心力量合作 , 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安全、健康 , 且深受儿童喜爱的快餐食品 , 为其营造欢乐的生活氛围 。
亲子方舱收治的病人中 , 学龄期儿童接近半数 。 疫情期间 , 上海市实行网课教学 ,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 方舱内开放了无线网络 , 医疗队专门开辟了自习空间 , 准备了必要的文具用品、简易小课桌等 。 对于有打印学习材料需求的孩子 , 医疗队随时提供相应服务 。
对于低龄段儿童 , 医疗队募集适宜的玩具予以发放;对于因为不能适应环境而产生情绪问题的的孩子 , 医疗队内的心理医生会进行评估 , 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家长宣教 。 同时 , 鼓励孩子们到室外去活动 , 并配以钙片发放 , 促进骨骼发育 , 也有助于调节情绪 。
医患齐心 , 打造方舱童趣文化
医疗队在舱内组织开展“方舱童画”系列活动:“大白”哥哥姐姐和小朋友们齐心协力把病区的墙壁从冷冰冰的一块块白板变成了多彩的童趣文化墙 ,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病人入口处那一整面童画墙 , 上面不仅有天安门、抗疫中的“大白” , 还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城堡、卡通人物 , 以及每一位医疗队员的签名 。 小朋友们纷纷写下了“上海加油”“大白加油”等祝福语 , 表达战胜疫情的决心和对医务人员的感谢之情 。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精心设计了一本可爱的《抗疫日志》 , 引导孩子们对自己在住院期间的生活做好规划 , 记录下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感动的事情 , 把隔离治疗作为自己的一次生活经历 , 用科学的态度来勇敢面对和战胜疾病 。 舱里还经常开展“抗疫小勇士”互动游戏 , 把医学知识转化为通关游戏 , 挑战成功的孩子们还能获得“勇士徽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