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喜欢吃咸鸭蛋 , 也爱吃皮蛋
人们爱吃的皮蛋也是由鸭蛋制作而成的 。
相传皮蛋出现在明代 , 最早记载皮蛋起源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的《益阳县志》:“皮蛋业 , 此为邑人独擅长乾 , 湖鸭所产之蛋既多 , 制成皮蛋销路甚广 , 东门外贺家桥以此为业者数十家 。 ”说的是当时益阳皮蛋产业兴旺 , 而且出现了专业的皮蛋作坊 。
在比嘉靖年间稍早些的明朝弘治、正德年间 , 有一位叫作宋诩的美食家 , 他与其子所编的《竹屿山房杂部》里第一次辑录了皮蛋的制作方子 , 但里头的皮蛋不叫“皮蛋” , 而叫“混沌子” , 其具体制作方式如下:“取燃炭灰一斗 , 石灰一升 , 盐水调入 , 锅烹一沸 , 俟温 , 苴于卵上 , 五、七日 , 黄白混为一处 。 ”这是业界认为的皮蛋最早的制作方法 。
和咸鸭蛋一样 , 出皮蛋的地方也有很多 , 明末清初有个叫方以智的学者 , 他编撰了一本叫作《物理小识》的百科全书 , 其中就对“皮蛋”进行了辑录:“池州出变蛋 , 以五种树灰盐之 。 ”他这里提到的“变蛋”又是皮蛋的另外一个外号 , 而这里的皮蛋出产地则是池州 。
高邮的咸鸭蛋出名 , 其地出产的皮蛋也质量上乘 。 清朝康熙年间的《高邮州志》提到:“皮蛋入药料腌者 , 色如蜜蜡 , 纹如松叶 , 尤佳 。 ”和现在的皮蛋基本上一个样儿 。
袁枚喜欢吃咸鸭蛋 , 也爱吃皮蛋 , 他在《随园诗话》中还记录了一位松江人的《皮蛋》诗:“个中偏蕴云霞彩 , 味外还余松竹烟 。 ”将皮蛋的外形和味道都精准地描述了出来 。 在清代 , 记录过制作皮蛋方子的吃货美食家们可真不少 , 不同的地区制作皮蛋的方子可能略有不同 , 同时也各有各的特色 , 但是总而观之 , 炭灰都是少不了的原材料 。
除了腌蛋和皮蛋 , 到了清朝 , 还出现了“糟蛋” 。 这是一种将鸭蛋放置于米糟酒中腌制而成的美味 。 浙江平湖、河南陕州和四川宜宾的糟蛋都非常有名 。
从古至今 , 鸭蛋的花式吃法
对鸭蛋进行深加工的吃法之外 , 鸭蛋也有其他一些相对简单的吃法 。
《齐民要术》里就有“鸡鸭子饼” , 就是鸡蛋饼或者鸭蛋饼 , 具体做法是将鸡蛋或鸭蛋打破在小碗里 , 加点盐 , 然后在油锅里煎成约二分厚饼状 。 这就像现在人们说的煎蛋 。
宋代也有一种鸭饼 , 北宋的《东京梦华录》和南宋的《武林旧事》中都有记载 。 在宋代 , 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作“秋社” , 这时皇宫里便要吃鸭饼 , 而且是和猪羊肉等食物一起切片铺于饭上 , 谓之“社饭” 。 到了重阳节也得吃鸭饼:“以菊糕为馈 , 以糖肉秫面杂糅为之 , 上缕肉丝鸭饼 , 缀以榴颗 。 ”宋代人重阳节有互赠菊花糕的传统 , 这种菊花糕以糖肉以及秫面混合制作而成 , 上面还得铺上鸭饼丝和肉丝 , 并且以石榴子为点缀 。
宋朝人吃的鸭饼是否是煎鸭蛋倒没有地方说明过 , 也没有具体的方子 , 但应该也是以鸭蛋作为原材料的 。 元代有一本《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 里面倒是有一种“金银卷煎饼”的点心 , 其做法便是拿着适量鸭蛋或鸡蛋 , 用水和豆粉调和 , 摊作煎饼之后包了馅 , 最后再煎一道才能上桌 。
鸭蛋本身也是能当作馅料的 ,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里还有一道“蟹黄兜子” , 是以蟹肉和猪肉调和各种佐料做馅的点心 , 在馅的佐料当中便有用香油炒碎的鸭蛋五个 , 这些馅料调和完成后都以粉皮折成兜子 , 上笼蒸熟食用 , 和现在的小笼包或蒸馄饨有些类似 。
《齐民要术》里也有以鸭蛋当作佐料的例子 , 比如“苞公式”是一种制作程序非常繁复的美食 , 中途便要将加有调料且蒸煮熟透的肉类切块后加入鸭蛋 , 然后用茅草包裹成形 , 最后还得用大木头或夹板压制成紧实的肉块 , 这种烹饪技法估计现在已经绝迹 。
- 端午节不光要吃粽子 还有咸鸭蛋呀
- 端午节快到了!分分钟学会各种粽子的包法,超简单
- 建议中老年人,年龄越大越要吃这5样,别总想着省钱,健康少生病
- 感冒|夏天宁可不吃肉,也要吃这5种“冠军”蔬菜,补足营养,提高智力
- 中老年人要吃这个菜,降脂降压,好吃还不贵,家家都吃得起!
- 这3种菜最好别买,家里有也不要吃了!为了健康,一定让家人看看!
- 秋天一定要吃这菜,健脾养胃,一大锅都不够吃
- 早餐我最喜欢做它,一搅一拌做成饼,5分钟就上桌,孩子点名要吃
- 黑龙江省疾控中心端午节期间食品安全小提示
- 炸酱面太麻烦了,我的小孩一吃都要吃两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