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版升级到2.5版,“方舱云系统”实现2名医生8名护士管好900名患者( 二 )


医疗队医疗、护理、医技组讨论后提出 , 或许可以利用地震救援中批量伤者救治的“检伤分类”模式来照护患者 。
检伤分类 , 是指在重大灾害现场 , 医疗救援人员需要对大批量伤者的伤情进行初检、编号 , 并用不同颜色标牌标记 。 比如:危重病人用红牌 , 伤情略轻的用黄牌 , 普通病人用绿牌 , 已经死亡患者用黑色标记 。 如此分类 , 医护人员可以非常清晰直观地对待伤情不同的患者 。
方舱内外的实时信息沟通 , 主要是通过四川国家队为每名队员配置的手持机来完成 。 进舱的医务人员通过手持机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由护士上传)、影像学和核酸检测结果(由技师上传)、下达医嘱执行(由药师处理) 。 队员苏玓当时全面负责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的药事及物资管理 , 他观察到 , 若能打通医、护、技、药等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壁垒 , 将有利于药剂师及时通过系统查对医嘱及处方是否存在问题 , 从而可大大提高用药安全性 。
分类管理
资源用在最需要的群体患者身上
2022年4月 , 四川省援吉林长春医疗队共计301名医院人员 , 负责队伍和方舱运行管理 , 成建制接管长春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医疗救治工作 。 其中 , 四川省人民医院派出了的21名专业骨干人员 。
从1.0版升级到2.5版,“方舱云系统”实现2名医生8名护士管好900名患者
文章图片
四川省人民医院使用方舱云“三线”支持
这一次 , “方舱云HIS”系统进行了升级 。
首先是将手持机升级为了平板电脑 , 便于穿戴双层手套的舱内医护人员操作 , 再也不会出现像武汉方舱里滑不动手机屏幕的情况 。
其次 , 从入舱收治开始 , 患者只需出示身份证 , 医护人员通过平板电脑扫描身份证 , 即可识别和导入云系统 , 随后用勾选法完成重要且有意义的信息采集 。 比如: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 有无基础病及目前控制情况 , 是否在服用药物、哪些药物……这些信息综合起来 , 即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属于新冠重症肺炎高危人群 , 是否有基础病加重、心脑血管急危重症发生的风险等 。
在上述信息的基础上 , 进舱的所有患者、陪护人员 , 按照A、B、C1、C2、D五类情况区分 。
A类:核酸结果阴性 , 随时可以出舱的患者;
B类:14~60岁 , 没有基础疾病、病情稳定的患者;
C1类:所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和新冠感染症状明显患者;
C2类:14岁以下、60岁以上 , 无基础疾病 , 这类群体较为脆弱 , 属于特殊群体;
D类:有危重症风险的患者 , 需要密切监护 , 必要时可随时转诊 。
根据以上分类 , 每天舱内联合查房时 , 医生组只需要重点关注C类和D类患者 , 生命体征如何?用药反应如何?有无不适?上一次查房时反应的问题有没有得到改善?
C、D类患者被重点关注到了 , 那A类和B类患者就不管了吗?并非如此 。 每天 , 护理组依然会对每一个患者测量体温、血压 , 以判断病情变化 , 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 , 随时向值班医护报告 。
本着“应收尽收、先收再转”原则 , 长春工体方舱医院收治了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和精神疾病患者 。 除新冠肺炎之外 , 一些基础疾病 , 如急性发作的不稳定心绞痛、中风前兆、跌倒骨折……也需要医疗干预 。
今年4月10日 , 长春工体方舱医院收治了一名62岁女性患者韩阿姨 , 向医生反映自己眼睛不舒适 , 视力下降 , 但眼痛不明显 , 方舱医生给予了眼药水滴眼 。 这条记录被输入方舱云并标记后 , 每班医生都会前往查看 。 4月18日 , 当班的德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茂娟查房 , 发现韩阿姨病情有进展 , 随即通过云系统邀请到舱外的眼科医生会诊 , 最终确定是青光眼发作 , 患者得以及时转诊到定点医院专科治疗 , 挽救了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