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裴回 一作:徘徊)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 一作:落花)

译文及注释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译文及注释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译文及注释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译文及注释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
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
注释
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
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郊外之地 。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
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
汀(tīng):沙滩 。
纤尘:微细的灰尘 。
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
穷已:穷尽 。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
但见:只见、仅见 。
悠悠:渺茫、深远 。
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
浦上:水边 。
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扁舟,小舟 。
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 。这里指闺中思妇 。
月裴回: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
离人:此处指思妇 。
妆镜台:梳妆台 。
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
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
相闻:互通音信 。
逐:追随 。
月华:月光 。
文:同“纹” 。
闲潭:幽静的水潭 。
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
潇湘:湘江与潇水 。
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
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
乘月:趁着月光 。
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
参考资料:完善
1、唐诗四首 春江花月夜.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6-15]
赏析

译文及注释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
展开阅读全文 ∨
解读一

译文及注释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被喻为“孤篇横绝全唐” 。
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江一带月下夜景中最动人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 。作者更是透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扬州的景色以文字表达出来 。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 。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 。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 。“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 。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 。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 。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 。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级(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 。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 。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 。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gushiwen@laiyo.com完善
解读三

译文及注释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诗从被写出来的那刻起,沉淀的就是其本身写者的心情 。后人,纵使有多高深的造诣或者怎样的心情的历史性重叠,都没有办法真正的解释 。所以,现在我写这篇文,充其量就是挖掘一点我自己情绪的断章,凑不上什么赏析 。——题记
春江花月夜的诗评泛滥,网上什么版本的都有,若是此时我再浓墨于其字词运用的引经据典,大概就逃不出捡人剩下的落魄甚至会遭蒙抄袭的嫌疑 。所以作罢,写写我的理解就够了,所谓托物言志或者抑扬顿挫之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留给有水平的大家去做吧 。
春江花月夜的长度还算适中,可是为了把自己融入进里,也着实花了我不少功夫 。阅诗,最忌讳的就是读,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进而不同的语调流转,都有极大的可能让诗原本的意境面目全非 。人和人之间,不是这么容易便能驾驭了彼此的心情 。所以我选择抄写,整整一上午高山流水地沉浮在字里行间,感情毫无预兆地就漫溢了出来 。
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沧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灿如繁星的诗人堆里,却仅凭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归于乐府,带有乐府诗一贯的情愫,缕缕歌章唱的都是诗人曲婉的离愁,通篇白话文一般的浅显,不需要任何的注解,一个离人立于江岸的形象便跃然印入眼帘 。我看见他背着双手,傲然地仰头望向无垠的汪汪白水,赞叹自然的浩淼荡漾,心意空洞眼神苍白如昼,流露出了怎样的一种哀愁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他站在辽阔到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线的水边,在熏风里望见明月凄楚地随潮涌翻滚而来,好像听不见浪涛的呱噪和海鸟的悲鸣,行云流水地营造了他自己不被打扰的安静和美景 。是了,春江某种程度上成了他情愫的归宿,寄托了他的情成就了他的美,顺便再给我们精彩回放了那晚的夜色妖娆 。月色美,在诗人的乡思离愁里,却如蚌体内的珍珠,是凄苦的延伸和凝固 。诗人看“滟滟随波千万里”,月影倒映,水波涟漪,却突然感到了心理不平衡:为什么月笼春江千万里,我却望穿了秋水也望不见家舍屋顶的袅袅炊烟!就连江边的芳甸也因为有江流不息的陪伴,惹人妒忌 。
或者他突然发现月亮其实和自己一样孤独 。明月爱慕着春江,却苦于时空蹁跹,一天一地,惟能只知昼夜不知岁月地映照着白水,不离不弃 。就如诗人自己一样,望这长水,只期盼能望见家中玉帘后的牵挂 。
又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无奈人与天的绝对力量悬殊,明月一岁一千年,看尽人情的薄凉锦暖,世人却伴月初生,望月临终,至死了也看不透自然的玄妙 。可他又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类啊,年华如水去而不返却繁衍生息绵延久长,看着江月,总该有看尽的一天 。诗人天真的自我安慰,“哀而不伤”,与李白的《把酒问月》大有异曲同工之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诗人举目而眺,“有乘扁舟为客者,有登楼而伤别者”,更有自己不可尽言的思念 。他似乎还看见了家中“妆镜台”前的同样思念他的女子,辗转反侧,苦于月色的柔情更添了她的愁思 。那多情的女子,多想随明月光华一起,“逐月华流照君”,瞬思闲就能流转到意中人的身侧 。可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跃深水,只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功 。“;尺素在鱼肠,存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长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思念 。
对于“水成文”,其实我还有别的理解 。诗人的思念,望穿了秋水,也望成了幻觉,他好像看到了鱼跃激起的水纹里有远方传来的书字,一篇思愁蔓延水面,情深亦如水 。
全诗到这里,我的激情大约也到了个终点 。近乎审美疲劳,后面的内容,已经不足以翻起我的思绪 。
月复西斜,海雾徒生,潇湘碣石,江树摇情 。就以这个“摇”字作为最后的看点,“月华摇晃,树影婆娑,人心起伏,月摇,树摇,人心亦在摇” 。诗人在江边站至夜深,江风骤起,他看岸上的树舞起,好像是在代替谁回应着他的思念,也好像是因为树枝沉甸甸地挂满了他的思念,于是他情不自觉地心中悸动起来,再也平静不下来 。只好就此收了笔 。▲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gushiwen@laiyo.com完善
解读四

译文及注释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这首诗以写月作起,以写月落结,把从天上到地下这样寥廓的空间,从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紧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 。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
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转情换意,前后呼应,若断若续,使诗歌既完美严密,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
前半部重在写景,是写实,但如“何处春江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觉 。后半部重在抒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如长江流水、青枫白云、帘卷不去、拂砧还来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 。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整体 。
诗歌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云、青枫等等,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和静谧的诗境,这种意境与所抒发的绵邈深挚的情感,十分和谐统一 。
诗歌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韵律婉转悠扬 。为了与缠绵的感情相适应,语言采用了一些顶针连环句式,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 。一唱三叹,情味无穷 。对偶句的使用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等等 。句中平仄的讲求如“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平仄变换与律诗相同,使诗歌语言既抑扬顿挫,又清新流畅 。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杨广此首借题生义,一扫艳媚 。黄昏远眺长江岸,暮霭沉沉,江水浩淼 。“平不动”是水波不兴 。江面平坦宁静,江边春花如火,开得满满当当 。他写春夜潮生,江水滔滔 。“将月去”,“带星来”将水波激荡,月星交辉的情景写得极宏大,于写景的壮阔中写出了时间的流逝 。寥寥四句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绘出一幅江月胜景图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缓缓读来,如欣赏清秋月夜之画,风致婉然 。此句好在平实,一个“将”字,一个“带”字,都是比较虚的动词,不会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稳美感 。
总而言之,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爱情把游子对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而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 。▲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gushiwen@laiyo.com完善
赏析二

译文及注释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逐句分析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 。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 。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 。“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 。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
整体把握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 。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 。这是它整齐的一面 。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 。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 。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
参考资料:完善
1、乔力.唐诗名篇的人生哲理:海潮出版社,2006-12:第44页
2、孟庆枢,杨守森.《西方文论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248页
3、程千帆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54-56页
创作背景

译文及注释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
参考资料:完善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4-56
后世影响

译文及注释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

文章插图

【译文及注释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春江花月夜》一诗在立意和选材上总结前人的经验,借乐府旧题谱写出天下众多人的心声,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千百年来有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它是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同时又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的内容和形式多为后世诗人所借用 。此诗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而是将多种诗情融为一体 。它的诞生,填补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空白 。不论从主题的提炼还是题材的加工上,此诗对唐朝繁荣的诗歌局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代诗歌创作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诗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诗人所引用或化用 。比如,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化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能是根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在意境和结构方面,江天一线,皎月一轮,白云一片和婆娑的花枝,绰约的人影,孤独的明月楼,又以其形的对比,构成线条的旋律,赋予此诗以绘画美 。作者又以夜的寂静为背景,把人们臆想中的海潮声、江流声、捣衣声、凄凉的雁叫声与游子思妇的叹息声,巧妙地编织成声音的旋律,赋予此诗以音乐美 。此诗的这些美感对现代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诗歌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