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名、小名起名的由来


据《礼记·内则》说,周代的贵族之家,生下男孩之后,满三个月时,由父亲给起名 。发展到后世,给婴儿起名不再局限满三个月,也不一定得由父亲起,也可能是祖父,还可能是母亲或祖母 。这个名因为是幼儿时期起的,所以叫作小名,也叫乳名,某些地区还有叫奶名的 。顾名思义,那就是小时候的名字,形象点说,就是吃奶时候的名字 。后世尚文,追求典雅,小名在书面上便称“小字” 。

从先秦文献看,那时无小名这一说 。没有小名,也就无从说大名 。那时大约是一次性命名 。许多贵族的名字,有的很俗 。如鲁成公名黑肱〔gong工〕,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郑庄公名寤〔wu务〕生,陈宣公名杵〔chu楚〕臼,晋成公名黑臀,这都像后世的小名 。但是齐桓公对周天子的使者自称“小白”(《左传·僖公九年》),晋文公对天子使臣也自称“重耳”(《左传·僖公二八年》),史书上也不曾说他们后来又叫什么名,可见都只有一个名字 。
人的名字分大小,大约是起于秦汉之际 。《史记·高祖本纪》说汉高祖“姓刘氏,字季 。”司马贞《索隐》说:“按:汉高祖长兄名伯,次名仲,不见别名,则‘季’亦名也 。故项岱云:‘高祖小字季,即位易名邦 。’”看来项岱说得有道理 。两个哥哥一名伯,一名仲,“季”怎么会成了字呢?这显然是富贵之后嫌“小三”(或者应是“小四”,上边还许有个哥哥叫“叔”)不雅,遂也仿效贵族男子另起名叫“邦”,以“季”作了字 。好在先秦的贵族也有以行第字眼作字的,这样做也颇顺理成章 。只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传中明确记载说,小时候“其亲名之曰犬子”,长大之后“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这应是有关小名的最早记载 。至于说,小名怎么起得这么丑,《索隐》引孟康的话解释说:“爱而字之也 。”这种命名的文化心态,一直延续到今天 。做父母的为了表示对子女的亲昵,小名常是故意起丑的、俗的,如狗蛋、铁蛋、阿狗、阿牛 。为了求长命百岁,还有叫“狗剩”的 。意思是:狗吃不了剩下的 。



【中国人大名、小名起名的由来】汉末三国时代,许多名人都有小名 。如曹操小名阿瞒,刘备的儿子、后主刘禅小名阿斗 。魏晋以来,文人雅士们还喜欢称小名,这集中表现在东晋 。当时士大夫以真率、放诞为高,所以才出现称小名的风气 。这在后世则行不通 。别说对成年人称小名,就是稍大一点的孩子,当着他的同学、朋友呼叫他的小名,恐怕都会令其感到害臊,甚至不悦 。有些出身寒微的人,就只有一个小名,发迹之后嫌小名不雅,都设法改掉 。像南朝的张敬儿,原叫苟儿(就是狗儿),富贵之后在“苟”旁加个文,成了“敬” 。马仙琕原名仙婢,富贵后改婢作“琕” 。小名只能行于家庭,用于幼年时期,长大之后用小名就不适宜了 。
旧时人到了入学年龄,要另起个名对外 。如就小名而言,它就叫大名;倘就读书而言,它就叫学名;再就写入官府户籍、纳粮当差而言,它就叫官名;假如读书科考中了举,会了进士,做了官,还叫官印,也叫官讳 。所以旧时“官印”、“官讳”就成了对他人名字的敬称 。
有了大名之后,小名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尤其是娶妻生子之后,小名就讳莫如深,有些神秘起来,就是父母也往往改用其他代称了,如:老大,老二,等等 。
专注宝宝起名20年!擅长结合生辰八字五行周易等综合起名,免费起名加专家微信     djbzyc2021    (长按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