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的形成原理过程日全食形成示意图

【日全食的形成】日食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从世界范围来看平均一年能出现一两次,但是在一个地区可能300多年才会出现一次 。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的区分 。此次2017年8月21日在美国出现的日食现象就是日全食,也是日食中很罕见的一种情况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日食?日全食是怎样形成的?现在小编剧通过日全食形成示意图给大家看看日全食的全过程 。
图解日全食形成过程 日全食形成示意图

日全食的形成原理过程日全食形成示意图

文章插图

日全食的形成原理过程日全食形成示意图

文章插图

日全食的形成原理过程日全食形成示意图

文章插图
日食全过程
日食,又叫做日蚀,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 。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 。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
日全食是怎样形成的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
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致使地球上的局部地方,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太阳或只看到残缺的太阳,太阳完全被遮住称为日全食,遮住部分称为日偏食 。
而月食,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地球把太阳光遮住,致使在晴朗的夜空,月亮也变得黑黑的,同样月食也分月全食和月偏食 。
日全食过程
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
初亏 。
日全食的形成原理过程日全食形成示意图

文章插图
月球比太阳的视运动走得快 。日食时月球追上太阳 。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开始 。
食既 。
日全食的形成原理过程日全食形成示意图

文章插图
初亏后大约一小时,月球的东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或日环食)的开始,对日全食来说这时月球把整个太阳都遮住了,对日环食来说这时太阳开始形成一个环;日食过程中,月亮阴影与太阳圆面第一次内切时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指发生这种位置关系的时刻 。
食既发生在初亏之后 。从初亏开始,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着下降 。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 。天空方向与地图东西方向相反 。
食甚 。
日全食的形成原理过程日全食形成示意图

文章插图
是太阳被食最深的时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阳中心距离最近;日偏食过程中,太阳被月亮遮盖最多时,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日全食与日环食过程中,太阳被月亮全部遮盖而两个中心距离最近时,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也指发生上述位置关系的时刻 。
生光 。
日全食的形成原理过程日全食形成示意图

文章插图
月球西边缘和太阳西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结束;从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钟,最长不超过七分半钟 。对于日食,食甚后,月亮相对日面继续往东移动 。
复圆 。
日全食的形成原理过程日全食形成示意图

文章插图
生光后大约一小时,月球西边缘和太阳东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复圆,从这时起月球完全“脱离”太阳,日食结束 。
日全食与日环食都有上述5个过程,而日偏食只有初亏、食甚、复圆3个过程,没有食既、生光 。
辞海另解:日食的过程中,月亮阴影和太阳圆面第二次外切时的位置关系,也指发生这种位置关系的时刻 。复圆是日食过程的结束 。
【日全食的形成原理过程日全食形成示意图】结语:2017年8月21出现的日全食现象,这是美国时隔99年才再次遇见这样罕见的天文现象,也是全世界观测人数最多的天文现象,这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 。而在我国下一次出现日全食现象要等到2034年,十几年之后我们才有幸目睹这一现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