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要说到中风这种疾病的中医方药的时候 , 可能争议最大的方剂莫过于侯氏黑散 。 为什么呢?因为有不少后世医家认为这个方剂“疑非仲景方” 。 这跟《金匮要略》中的“红蓝花酒”一样 , 明明作用很好 , 却偏偏得不到认可 , 非要冠上一个“疑非仲景方” 。 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呢?因为《金匮要略》是宋代著名的医学家林亿、高保衡在校正古代经典医籍时整理出来的 , 所以他们认为《金匮要略》的地位要低于《伤寒论》 , 甚至还有人怀疑《金匮要略》并非医圣张仲景之手 , 因此质疑侯氏黑散是宋代林亿、高保衡校正时附入唐人之方 , 并非张仲景所传 。
实际上 , 《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远超《伤寒论》 , 只可惜它没有在王叔和整理《伤寒论》的时候被发现 , 人们对《伤寒论》先入为主了 。 假如再过一百年 , 或者一千年 , 后世医家会发现医圣张仲景真正厉害的学术传承乃是《金匮要略》 。 所以 , 我们在继承医圣张仲景的学术传承时 , 不要先入为主的对《金匮要略》带有偏见 , 而且《金匮要略》蕴含的学术思想以及流传的经典良方 , 都是“道经千载更光辉”的!
侯氏黑散为《金匮要略》收录的方剂 , 自仲圣以降 , 善用者鲜也;阐释者大多以经解经 , 敷衍几句 , 或纸上谈兵 , 不切实际 , 甚至有荒诞不经的填塞孔窍说 , 亦有医家认为药味庞杂 , 是唐宋时期所加 , 避而不谈 , 终致这一名方边缘化、冷僻化[1
。 每每想到 , 仲景秘传的奇效良方 , 竟然在后世传承中 , 遭遇如此悲凉的境遇 , 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
我们先来看看侯氏黑散究竟由哪些中药组成?据《金匮要略》记载 , 全方由“菊花四十分 , 白术、防风各十分 , 桔梗八分 , 黄芩五分 , 细辛、干姜、人参、茯苓、当归、川芎、牡蛎(熬)、矾石、桂枝各三分”等14味中药组成 。 而在《伤寒论》里 , 用药味数大多都在13味以内 , 唯有一首麻黄升麻汤药味达到14味 , 因此后世也有不少医家认为这个麻黄升麻汤也疑非仲景方 , 可能是传抄错误 。 尤其是清代著名的伤寒学家柯韵伯 , 更是认为麻黄升麻汤“犹广罗原野 , 冀获一兔” , 甚至把它与防风通圣散归为一类 , 说这种方剂是“粗工侥幸之符也” , 可谓是批判的体无完肤 。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后世医家质疑侯氏黑散非仲景方的缘故 , 清代医学家张山雷跟柯韵伯一样 , 他在《中风斠诠》中批判侯氏黑散“杂乱无章” , 并批判一众医家对清代名医喻嘉言对侯氏黑散的注解 , 并痛斥喻嘉言“说得幻想纷纷 , 天花乱坠 , 玄之又玄” , 更有甚者 , 说这是“臭腐中有神奇者” 。 假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原貌没有因战乱而“失传” , 看到侯氏黑散就是出自《伤寒杂病论》 , 不知诸如柯韵伯、张山雷辈 , 该作何感想 。 这样非议医圣的传承 , 你礼貌吗?
通过文献考证 , 隋代名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明确指出 , “仲景经有侯氏黑散、紫石英方”(紫石英方就是“风引汤”) 。 也就是说 , 侯氏黑散确系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 。 所以 , 后世有些医家不问青红皂白 , 只要看到药味大于13味的 , 就怀疑不是张仲景的方 , 这是不是有点“裈中之虱、井底之蛙”的感觉 , 诚如司马迁在写《扁鹊传》的时候 , 扁鹊嘲笑中庶子时所说 , “以管窥天 , 以郄视文” 。
- 牙齿|一个“小妙招”化解牙周炎,远离牙龈肿痛、牙齿敏感松动烦恼!
- 失眠|一个治失眠的“特效方”,养心血、安精神、定魂魄、化痰饮,管用
- 蛋白质|一个“万能穴”,调百病,祛百痛,几乎无所不能,被称天下第一穴
- 脑肿瘤|女子从确诊到去世仅一个月,忠告:出现4种不适,或是脑瘤作祟
- 饮食|四周高效刷脂计划,给你一个月的时间,遇见瘦20斤的自己
- 穴位|减肥:三个没有副作用不花钱的减肥穴位,一个月瘦五六斤,看你能不能坚持了
- 甲醛|“地暖”辐射大?杀精又致癌?央视的一个试验告诉你答案
- 血栓|一个奇效良方,抗肿瘤、抗血栓,还是肝脏的“守护神”,早知早好
- 护士|非计划拔管就是一个伪命题?
- 糖尿病足|一个奇效良方,去湿气、抗结石、降血压、保肝脏,对证用药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