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什么病一看就知,值得收藏 中医看病歌诀!


犯什么病一看就知,值得收藏 中医看病歌诀!

文章插图



清代名医——王锡鑫  《看病歌诀》      
王锡鑫(1808—1889)清代医家 。名文选 , 字锡鑫 , 号席珍子,亚拙山人 。原籍湖北石首县人 , 祖父一辈举家迁万县大周里 , 后移居万县苎溪河畔天德门(原三马路441号) , 191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医学大辞典》有介绍 。慈禧太后曾赐他银牌 , 钦加六品衔龙章宠锡 。自幼善学 , 尤好医学 , 归从父训 , 弃儒习医 , 潜心岐黄之术 , 好游名山大川 , 广行慈善 , 原万州桥是他独自募款自建 。先从同邑觉来先习医 , 研修幼科 , 后又与同世医彭宗贤、赵吉华等再习痘科 , 医术益精 。平时存济世之心 , 自利丸药 , 深受同邑敬重 。王氏壮年即有医名 。


浅学医理已多年 , 精微奥旨岂敢言 。
阅历自信知症处 , 不敢秘密载简编 。
有病先要望气色 , 面色光泽病易痊 。
赤红如潮血虚极 。实火唇红并口干 。
口唇白者阳分弱 。鼻孔红燥肺火炎 , 
耳疼肾热或君火 。心热舌红又燥烦 。
肝肺有热现于面 , 左肝右肺见两颧 。
面色青黑肝肾亏 , 白主气虚宜培元 , 
色若黄滞脾有积 。眼下青色定主痰 , 
鼻青腹痛病主死 , 目赤面青命难全 。
色见生气如何认 , 青如翠羽黄蟹解 。
赤似鸡冠白豚脂 , 黑如乌羽俱能全 。
面色难治亦当辩 , 白如枯骨黑炱烟 , 
青若草兹红衃血 , 黄似枳实寿难延 。
虫积口唇主白点 , 似肌吐酸腹痛缠 。
阳虚腹痛按即止 , 按之转甚食火痰 。
脐腹疼痛少阴证 , 小腹疼痛厥阴寒 。
察眼观色辨虚实 , 先视瞳神清浊焉 。
清者无病浊有疾 , 浊而散大肾虚传 。
瞳神枯小肾有火 , 绿水灌咮医亦难 。
黑睛高起肝之实 , 淡红浸睛血虚烦 。
小眦淡红心虚悸 , 大眦红者心实燔 。
眵多不结肺气虚 , 眵多而结肺火煎 。
白睛红者肺有热 , 红甚破血散风寒 。
白睛青者肺肾弱 , 白睛黄者不一般 。
深黄一定主湿热 , 黄如败草是气寒 。
黄如金灿肺有火 , 胆虚口苦睛黄边 。
脾实热极眼皮肿 , 虚肿不红又不坚 。
复看舌胎分表里, 红黄有火清即安.
阴虚之极胭脂舌 , 实火便赤兼舌干 。
火之深者黄多燥 , 脉实下之莫迟延 。
黄滑有寒宜温表 , 白滑便常是阴寒 。
白滑里寒温中急 , 白涩里热黄滑寒 。
若是白胎小便赤 , 疫热在里饮达原 。
舌黑原来分数种 , 仔细观察要心虔 。
火极似水生芒刺 , 误服热药丧黄泉 。
水极似火气息冷 , 回阳救急妙同仙 。
肾气虚极舌胎黑 , 滋阴润燥莫迟延 。
精液枯极舌燥黑 , 回阳八味妙通玄 。
瘟疫舌黑皮自脱 , 先下后清自然安 。
惟有伤寒辩阴阳 , 察形的当病易痊 。
阳证心烦身恶热 , 阴证声低体畏寒 。
阳证气粗兼口臭 , 阴证蜷卧并懒言 。
阳证谵语目如火 , 阴证郑声理旧言 。
阳证面红思饮水 , 阴证面青闭目眠 。
七日以前若误下 , 转成漏底病难痊 。
定要问病知来历 , 细心察实病易痊 , 
畏风一定是伤风 , 畏寒一定是伤寒 。
伤风发热身有汗 , 壮热无汗是伤寒 。
不思饮食定伤食 , 脾虚健脾自安然 。
喜饮冷水知有火 , 好饮热汤是有寒 。
阳虚自汗气不足 , 阴虚盗汗不归元 。
血虚五心多内热 , 气虚时常体畏寒 。
阴气冲阳耳鸣闭 , 阳气限阴腹鸣弦 。
冬至以后多阳症 , 夏至以后阴症缠 。
暑伤于肺多烦喘 , 暑扰于营汗不干 。
血不养筋为拘挛 , 气湿争热肢肿痛 。
湿伤筋骨成痿弱 , 眉棱骨痛有风痰 。
牙床经肿阳明热 , 牙床红肿胃火焮 。
腰痛耳鸣肾气虚 , 头痛耳闭是有痰 。
口苦胆虚并心热 , 口酸肝实虚命元 。
口辛脯热脾上乘 , 脾家有热口常甘 。
口淡胃热或虚元 , 口咸肾热宜滋水 。
腰痛宜分寒与湿 , 腰酸房劳不待言 , 
劳神头眩心怔忡 , 肥人头晕多主痰 。
色欲头昏腰膝软 , 气虚头晕神不全 。
风肿皮肤多淋闭 , 气肿时消又时旋 , 
食积肿来肚腹痛 , 血肿皮肤赤脉缠 。
阳水肿兮小便涩 , 阴水脾肾两虚看 。
上肿下消宜发汗 , 下肿上消贵培元 。
手陷起迟知水肿 , 手陷随起气使然 。
朝宽暮肿血亏损 , 暮宽朝肿气虚传 。
脱肛不痛气血弱 , 脱肛肿痛风火连 。
昼疟表邪兼补气 , 夜疟补血并疏肝 。
化痰消积更利水 , 虚者补之始能痊 。
痰热流走疮疡见 , 痰寒凝结在胸前 。
寒胜则痛火胜肿 , 风麻湿麻木气滞 。
气郁结者胸胁痛 , 湿郁周身痛不安 。
痰郁气喘多胁痛 , 血郁四肢无力焉 。
肝气痞塞胸胁胀 , 脾气不升头昏眩 。
中风脉浮手足暖 , 中气脉沉手足寒 。
腹满时痛为不足 , 腹满有余痛缠绵 。
痛在泻前为实积 , 痛在泻后是虚元 。
咽痛红肿三阳热 , 咽痛不渴三阴寒 。
气虚血热必发疹 , 表虚里实使之然 。
病系假寒清内热 , 病系假热温真元 。
胎前宜凉疏兼补 , 产后温补逐瘀先 。
真阴将亡小便绝 , 真阳将脱面红鲜 。
面青舌红子可救 , 面赤舌青子难全 。
真阴将亡小便赤 , 真阳将脱面红鲜 。
阴证脱兮眸子暗 , 阳证脱者见鬼牵 。
初病实热苦寒用 , 病后虚热宜甘寒 。
实而误补犹堪解 , 虚而误攻命难延 。
如此望闻问的当 , 方才切脉细心研 。
略言大概虚实理 , 神而明之世称贤 。
高明阅之休见哂 , 人间捷效小补焉 。
若问是篇何人作 , 亚拙山人在鱼泉 。

有病先从气色看 , 面色光泽病易痊 , 
赤红如潮血虚极 。实火唇红并口干 , 
口唇白者阳分弱 。鼻孔红燥肺火炎 , 
耳疼肾热或君火 。心热舌红又燥烦 。
肝肺有热现于面 , 左肝右肺见两颧 。
面色青黑肝肾损 , 白主气虚宜培元 , 
色若黄滞脾有积 。眼下青色定主痰 , 
鼻青腹痛病主死 , 目赤面青命难全 。
阳虚腹痛按即止 , 按之转甚食火痰 。
脐腹疼痛少阴证 , 小腹疼痛厥阴寒 。
再看舌胎分表里 , 红黄有火清即安 , 
白滑里寒温中急 , 白涩里热黄滑寒 。
火之深者黄多燥 , 胭脂舌向阴虚探 。
若是白胎小便赤 , 疫热在里饮达原 。
舌黑原来分数种 , 仔细观察要心虔 。
火极似水生芒刺 , 误服热药丧黄泉 。
水极似火气息冷 , 回阳救急妙如仙 。
肾气虚极舌胎黑 , 滋阴润燥莫迟延 。
精液枯极舌燥黑 , 回阳八味妙通玄 。
瘟疫舌黑皮自脱 , 先下后清自然安 。
惟有伤寒不易治 , 分辨阴阳要的端 。
阳证心烦身恶热 , 阴证声低体畏寒 。
阳证气粗兼口臭 , 阴证蜷卧并懒言 。
阳证面红思饮水 , 阴证面青闭目眠 。
七日以前若误下 , 转成漏底病难痊 。
伤风发热身有汗 , 壮热无汗是伤寒 。
不思饮食定伤食 , 脾虚健脾自安然 。
喜饮冷水知有火 , 好饮热汤是有寒 。
阳虚自汗气不足 , 阴虚盗汗不归元 。
血虚五心多内热 , 气虚时常体畏寒 。
阴气冲阳耳鸣闭 , 阳气限阴腹鸣弦 。
口苦胆虚并心热 , 肝经有热口常酸 , 
脾热口甘胃热淡 , 肺热口辛肾热咸 。
腰痛宜分寒与湿 , 腰酸房劳不待言 , 
色欲头昏腰膝软 , 气虚头晕神不全 。
风肿皮肤多淋闭 , 气肿时消又时旋 , 
食积肿来肚腹痛 , 血肿皮肤赤脉缠 。
阳水肿兮小便涩 , 阴水脾肾两虚看 。
上肿下消宜发汗 , 下肿上消贵培元 。
手陷起迟知水肿 , 手陷随起气使然 。
朝宽暮肿血亏损 , 暮宽朝肿气虚传 。
脱肛不痛气血弱 , 脱肛肿痛风火连 。
昼疟表邪兼补气 , 夜疟补血并疏肝 。
化痰消积更利水 , 虚者补之始能痊 。
痰热流走疮疡见 , 痰寒凝结在胸前 。
寒胜则痛火胜肿 , 风湿麻木木气滞 。
气郁结者胸胁痛 , 湿郁周身痛不安 。
痰郁气喘多胁痛 , 血郁四肢无力焉 。
肝气痞塞胸胁胀 , 脾气不升头昏眩 。
中风脉浮手足暖 , 中气脉沉手足寒 。
腹满时痛为不足 , 腹满有余痛缠绵 。
痛在泻前为实积 , 痛在泻后是虚元 。
咽痛红肿三阳热 , 咽痛不渴三阴寒 。
病系假寒清内热 , 病系假热温真元 。
胎前宜凉疏兼补 , 产后温补逐瘀先 。
真阴将亡小便绝 , 真阳将脱面红鲜 。
阴证脱兮眸子暗 , 阳证脱者见鬼牵 。
初病实热苦寒用 , 病后虚热宜甘寒 。
实而误补犹堪解 , 虚而误攻命难延 。
如此望闻问的当 , 方才切脉细心研 。

看妇女疾病歌
女子二七天癸至 , 调经察脉要分明 。
先期而行为血热 , 后期而至是寒经 。
经来疼痛为气滞 , 行后而痛气虚真 。
其色黑者多实热 , 淡白为虚或痰凝 。
烟尘黄水血不足 , 紫色原属风邪侵 。
行经之时宜慎重 , 若有忧郁血必停 。
走于腰膝多疼痛 , 散在四肢则不仁 。
停于血海生寒热 , 逆上冲心患战兢 。
两手尺脉皆沉伏 , 此病分明是闭经 。
肝大肺小应有子 , 两尺不断滑方真 。
心肾俱旺知是孕 , 肺大肝小孕不成 。
左寸滑实为男脉 , 右尺沉滑女现形 。
肝肺俱浮胸膈痛 , 两关沉紧腹中疼 。

看小儿疾病歌
小儿有病令人怜 , 全仗医生仔细观 。
令人抱出光明处 , 先将面部用心看 。
额属心兮颏属肾 , 左肝右肺两腮前 。
鼻乃脾经为主宰 , 五经辨色要心虔 。
白者气虚黄有积 , 赤者为热青主寒 。
鼻塞声重伤风重 , 眼下青色主饮痰 。
口唇赤白阴阳判 , 赤者胃热白者寒 。
虫积唇内生白点 , 疳气鼻燥体态干 。
有痛啼哭总不止 , 有积襁褓不耐烦 。
抱出贪凉欲赴冷 , 此乃内热使之然 。
若是当风即畏缩 , 必是伤风与阴寒 。
鼻冷疮疹耳冷热 , 遍身发热是风寒 。
手足心热口发渴 , 纹沉食积是真诠 。
若是下午手心热 , 阴虚盗汗夜生烦 。
倘若手指稍头冷 , 便是惊风一例看 。
只有中间一指热 , 小儿一定是伤寒 。
中指微微独自冷 , 定然麻痘恐相缠 。
复看指纹记歌诀 , 浮沉色气审的端 。
要看指纹风气命 , 三关内推细心研 。
三关寅卯辰部位 , 病之吉凶在此间 。
初起风关病无碍 , 气关纹现恐缠绵 。
乍临命位诚危急 , 射甲通关命难全 。
指纹何故浮然样 , 邪在皮肤病易蠲 。
忽而关纹沉沉状 , 已知入里病盘旋 。
身安脉纹红黄色 , 紫脉为热红伤寒 。
青主惊风白疳疾 , 三关见黑命恐难 。
伤食弯外青兼紫 , 脉纹弯内是风寒 。
腹痛纹入掌中里 , 色淡气弱禀先天 。
关纹滞涩皆因积 , 邪遏阴营卫气连 。
食郁中焦风热炽 , 不行推荡病何迁 。

复诊掌后关中脉 , 浮沉迟数审的端 。
七至八至为数热 , 四至五至为迟寒 。
浮脉主表病在外 , 沉脉主里病内潜 。
数脉六至腑有热 , 迟脉三至主脏寒 。
浮而有力风与热 , 无力气需宜培元 。
沉而有力痰食积 , 沉而无力气滞间 。
迟而有力痛难禁 , 迟而无力是虚寒 。
数而有力本实热 , 无力疮疡恐熬煎 。
若要分别阴阳证 , 气息冷热用手探 。
口中气热小便赤 , 舌黑必燥下为先 。
气微便清手足冷 , 参芪桂附妙如仙 。
再看胸腹坚与软 , 虚实此中可细参 。
脾胃本虚中气弱 , 四君六君选用焉 。
此是儿科真妙诀 , 神而明之世称贤 。

陈飞霞云:小儿指教 , 但以浮沉分表里 , 红紫辨寒热 , 淡滞定虚实 。用之不尽矣 。

【犯什么病一看就知,值得收藏 中医看病歌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