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修炼最讲一个“静”字,静字贯穿修炼之始终 。
筑基炼己讲“静”,炼精化炁讲“静”,炼气化神讲“静” 。
道教认为,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是因人有妄心,昼夜随起随灭 。
而入静为修炼之起点,其目的是炼妄心返正心,以至与道合真 。
《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云:
“古今常存,总持静念 。”
即谓修炼主静第一 。
修炼中先要身静,身静则心静 。
身心两静,才容易入静 。
入静后的功态与验证
初步静坐,能达到悟心常明,一念即起时以慧心除之,只觉周身唯一心灵而已,才算入静 。
反之,静坐后,一念即起,一念又来,而不能以正念慧心除之者,便不算入静 。
入静后,呼吸均匀,周身舒畅,口内常有甘津,即是佳效 。
入静后的时间随各人功力所定或长或短,但初步静坐应以一小时为度,若时间太短,恐难见效 。
总之,入静后首要牢拴意马,真清真静 。
此外,选择环境幽雅的地方炼功,也易于入静 。
俞琰说:
“入静室也,其中不著他物,唯设一香一灯一几一榻而已,坐处不欲太明,太明则伤魂,不欲太暗,太暗则伤魄 。
然静室亦不拘以山林,或在墨中,或居道乡,但得所托,无往不可 。”
从现今人们生活的情况来看,各人的环境不同,故不能一概追求外界条件,只要心静理明,处处都能入静炼功 。
道教修炼有很多入静的方法,现介绍几种入静的方法,以求教于同道 。
守丹田入静法
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上丹田为两眉之间,即祖窍,中丹田即黄庭,下丹田即脐中(道教也有种说法认为脐下三寸为下丹田) 。
守丹田入静法,是道教修炼中的常行法 。
因道教丹法传授不同,所以炼功时守法不一,有的以守祖窍入静,有的以守黄庭入静,有的以守脐中入静 。
观此三种守法,唯守中丹田有利无弊 。
守上下二丹田者各有利弊 。
守上丹田入静者,利在集中意念,而弊在初学炼功者不能灵活掌握,执守此处,易头昏脑胀,导致虚火上炎 。
守下丹田者,利在呼吸归源,真息往来,而弊在初学炼功者不能呼吸自然,易发生胸闷等不舒之感 。
唯守中丹田者为妙,心平气和,自无上下二田之患 。
- 守中丹田具体入静法:
过去道观修炼者,打坐时每人都要备一蒲团,而现在蒲团不易得,一般静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均可,静坐前随便活动一下,利在畅通气血 。
入静时两腿自然合盘,左脚向内,右脚向外,双手自然合拢,并端坐凝神内视,两眼微闭,留一线之光,舌抵上腭,牙齿相合,意守黄庭,似有意,似无意,绵绵不断 。
杂念若起,我即以神光默之,竖起眉毛,刚志修静,自能断除妄念,进入功态 。
默字入静法
过去有修道者为清除杂念,往往默念一些有利炼功入静的字或词句,由此念決的意念与呼吸融为一体 。
默字可以使涣散的意识集中起来,常以默念为主 。
比如静坐后,在脑海里存想一“静”字或“清静”等字,存想的字句由炼功者自定,一般应在九个字范围内 。
此外,也有入静前念诵道经的 。
念诵道经前可先焚香,以渲染气氛 。
【打坐入静是悟道的最简单门径】
以坐默诵为好,念诵的次数由各人自定,以达入静为目的 。
默运入静法
默运,即运气 。
面向南,两腿平放于床上,两手自然搭于膝上,眼微闭,视线直观脚尖 。
以逆呼吸法运气(即吸气时收腹,呼气时鼓腹),吸气与呼气时均要细而长 。
先存想气机从脚心升至会阴至尾闾及夹脊又至玉枕上升至泥丸,从泥丸经明堂至黄庭而达下丹田 。
如此循环运气三次毕,微存真息,意守丹田进入功态 。
在人生的路上
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
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
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
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
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
我们又当,
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
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
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
提出最切实的建议 。
关注,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
- 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
- 九阴真经武当是内功还是外功 九阴真经武当怎么样
-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 不争便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
- 修行出现这些现象是正常的,不必害怕!
- 人生处处是道场,淡泊就在风骨内!
- 至德至善,是修道人应效法天地的人生之道!
- 心静则身安,万物静观皆自得!
- 你以为道长吃的是粗茶淡饭,实则是养生秘诀!
- 庄子是如何论述养气与养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