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对牙齿的整齐、洁白及容貌的改善的追求
汇总成了数以亿计的需求
在巨大需求的另一面是专业医生的匮乏
——经过规范正畸学训练的医生仅数千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视觉中国
两亿人都要整牙?但中国只有6000多名正畸医生本刊采访人员/苑苏文实习生/余皓晴发于2022.5.2总第1042期《中国新闻周刊》每咬一口鸡爪 , 林燕(化名)的焦虑就加重一分 。 她啃不下脆骨 , 咀嚼筋肉时 , 由于牙根松软 , 牙齿无法直线切割 , 令她感到失去掌控 。 五年前 , 林燕戴上了牙套 。 在钢丝和皮筋的牵拉下 , 原本默契的上下牙开始移位 。 两年前 , 牙套摘下 , 新的秩序却没有形成 , 啃咬时使不上劲 , 放松时互相顶撞 , 下牙根出现了“黑三角” 。 松软的牙被收拢在保持器里 , 至今没能稳定 。
和医生“闹掰”后 , 林燕去其他医院检查 , 发现自己有了“内伤”:牙龈萎缩 , 为下牙提供稳固基础的牙槽骨已经消失了半截 , 这几乎是不可逆的 。 “如果不整牙 , 我的牙可能80岁都不会掉 。 ”她今年只有35岁 , 戴牙套前“能空口吃冰块” , 而现在当她张大嘴 , 右侧下颌关节会“咯吱”响 , 啃苹果前要下巴“热身” 。
令林燕付出如此不可挽回代价的 , 是对容貌改善的“一丢丢”渴望 。 牙齿关乎面部三分之一面积的美观 , 有研究显示 , 中国成年人错颌畸形患病率超过七成 , 随着中国中产群体的壮大 , “整牙热”风潮刮了几年 。 对牙齿的整齐、洁白及容貌的改善的追求 , 汇总成了数以亿计的需求 。 在巨大需求的另一面是专业医生的匮乏——经过规范正畸学训练的医生仅数千人 , 并且由于中国缺乏全国性的专科医生认证制度 , 专业的正畸医生很难辨别 。
在各色口腔诊所的招牌简介中 , 患者容易迷失 , 如林燕一般 , 轻易戴上牙套 , 在漫长的矫正器后造成损伤的患者 , 并非孤例 。 在过度商业化的空气中 , 患者容易将自身错误地认知成“消费者” , 但整牙不是普通的消费行为 , 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 , 还有三到五年的时间 , 以及无法弥补的身体损伤 。
文章图片
林燕用手机软件记录自己佩戴牙套的时间和每次复查的日期 , 从2017年10月18日至2022年4月6日 , 她已佩戴牙套和保持器达1641天 。 摄影/本刊采访人员苑苏文
二次矫正门诊的病人
林燕想要维权 , 也想问清楚如何才能补救 。 她在微博上联系了中日友好医院的牙科主任医师徐宝华 , 获得了加号的许可 。 4月6日下午2点 , 躺在医院的牙椅上 , 林燕摘下保持器取牙膜 , 配合地让护士拍照 , 初步问诊后 , 下楼拍了CT , 以便弄清牙槽骨状况 。
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 徐宝华开设了全国唯一的“二次矫正门诊” 。 徐宝华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连任多届常务委员 , 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口腔正畸学教授、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 他师承傅民魁和林久祥等北医泰斗 , 1990年代赴香港大学深造 , 跟随国际著名正畸专家UrbanHagg教授学习 , 曾在北大口腔医院工作18年 。 每周三和周六下午 , 他与团队都会在诊室“抢救”有二次矫正需求的病人 , 他将其称作“特色医疗” 。
这项特色医疗源于同行的会诊请求 。 徐宝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最初 , 他只是会诊一些疑难杂症 , 但近些年 , 会诊中的失败案例越来越多 , 也有很多患者找到他 , 请他评判此前的矫正是否合理 , 于是 , 他索性开设了二次矫正门诊 。
- 秀山县人民医院与贵州工程职业学院共建实习基地
- |健康的人不一定会长寿!长寿的秘笈其实在这里,学会了延长寿命
- 临城县人民医院进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培训讲座
- 人到中老年,想减掉大肚子,多走路可以吗?速度多快才管用?
- 江苏省人民医院孔祥清教授团队使用NoYA射频心房间分流系统成功救治一例81岁高龄患者
- 集中检测核酸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这份提示请收好!
- 衰老|6种行为会加速男人衰老:抽烟只排第5,排第1的很多人无法避免
- 豆腐|豆腐含有大量激素,男人吃多“变娘”,女人得癌?为你揭开真相
- 国家卫健委|提醒酗酒者:若你属于这3类人,需尽早戒酒,否则肝癌迟早找上门
- 核酸检测|知名演员曾江离世,享年87岁!老人要防好这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