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斯是什么意思:俄罗斯封锁了刻赤海峡,这是乌克兰自讨苦吃吗?( 二 )


起源:神学争论
东方亚述教会分裂的引发与教士聂斯脱里有关,他就耶稣基督的“神人两性结合”的基督论问题提出“基督二性连接说”(英语:conjunction;希腊语:sunapheia),指耶稣为“二位二性的结合”(二性指神性、人性﹚,并认为圣母玛利亚只是生育耶稣肉体,而非授予耶稣神性,因此反对将她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因而产生对“天主之母”、“诞神女”等称号的质疑 。
428年,聂斯脱里出任君士坦丁堡牧首,引起亚历山大宗主教奚利尔猛烈抨击 。431年,以弗所公会议召开后,多个派别的冲突虽被调解,但聂氏被裁定为异端,被革除主教职务,驱逐出教会 。四年后,聂氏更被东罗马帝国皇帝逐出国境,最终客死埃及 。然而追随者并不因此而轻易放弃,遂往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以及远东等地区宣教 。此后,聂斯脱里派得到波斯萨珊王朝的重用,盛极一时 。498年,聂斯脱里派正式脱离正统教会,更名为“迦尔底教会”,又称“阿述教会”,以中亚地区为中心进行宣教 。
632年,伊斯兰教指引的阿拉伯帝国(大食)吞并波斯 。在762年前后,聂斯脱里派主教得阿拉伯哈里发信任和保护,遂将聂派根据地从波斯移到巴格达(今伊拉克首都),盛极一时 。至6世纪末时,聂派流行于康居及突厥等地 。
辩诬与和解
1539年宗教改革时,神学家马丁·路德在他撰写的《宗教会议及教会论》(Von den Konzilli und Kirchen)中十分明确地否定聂斯脱里为异端 。
被天主教会视为“异端”的状况持续到十九世纪末,聂氏本人的著作《荷勒克拉斯的市集》(The Bazaar of Heracleides)被一名叙利亚教士发现后,它的学说再次重新被神学家广为探讨 。1994年东方亚述教会和天主教会签署《在天主教会与东方亚述教会之间的共同基督论声明》,达成解除两派彼此之间的嫌隙 。
传入中国
5世纪末,聂派信众迁往波斯,曾先后以迦勒底教会或亚述教会名义宣教,大本营一度迁往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盛极一时 。此后,景教被传到中亚等地,至6世纪末,已盛行于突厥、康居等等 。
聂斯脱里教会可能于6世纪初便已进入北魏洛阳,当聂派传入中国时,原称“波斯经教”、“大秦教”,后改以景教为名,学者相信“景”是指光明之意 。说英语的西方人士往往把聂斯脱里教会归类于东方正统教派(Oriental Orthodoxy,不同于东正教的 Eastern Orthodoxy,虽然在中文上字面意思相同),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东方教派”(包含Oriental和Eastern)教会的基督论都和聂斯脱里派相抵触 。
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西安掘出一块石碑,正面写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以1780个汉字撰写,另附数十字叙利亚文,引起当时传教士轰动 。现时景教在中国的早期历史,大多以此作为引证 。
据石碑所载,唐贞观九年(635年),大秦国有大德阿罗本带来经书到长安,由历史名相房玄龄迎接,获唐太宗李世民接见 。自635年开始,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与祆教及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 。
景教在唐代初期博得皇帝好感,太宗曾批准教徒在长安兴建庙寺一所,初称“波斯寺”,后更名为“罗马寺”、“大秦寺” 。自太宗至唐德宗,景教在贵族之间的发展极快 。高宗时,赐号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并下诏于诸州建景寺,往后教堂亦挂上历代唐朝皇帝像,使景教得以广泛流传 。
武后笃信佛教,旁及道教,景教受僧尼道士攻击,幸有景教教士集资亿万于洛阳建“大周颂德天枢”,并得教士阿罗撼将景教教义佛化,使武后大悦,得以继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