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武艺的来历 十八般武艺最初是什么】大家耳熟能详的十八般兵器一词 , 其实是由“十八般武艺”演化而来 。 “十八般武艺”最早见于南宋人华岳所著《翠微北征录》中 , 卷七记载到:“臣闻军器三十有六, 而弓为其首;武艺一十有八, 而弓为第一” , 但文中并未详细记载具体所对应的武艺 。
在明朝时期 , 谢肇 淛所著《五杂俎》明确指出了十八般兵器的具体内容 , 卷五记载:“ 正统已巳(十四年, 即 1449 年)之交, 招募天下勇士 。 山西李通者, 行教京师, 试其技艺 。 十八般皆能, 无人可与为敌, 遂应首选, 然后卒不以勋业显 。 何也十八般? 一弓、二弩、三枪、四 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镐、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钯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
![十八般武艺的来历 十八般武艺最初是什么](http://img.hubeilong.com/220429/0A91TL8-0.jpg)
文章插图
此后 , 十八般兵器所传略有变化 , 但基本如谢肇 淛类似 。 明神宗万历天启(1573——1627)人朱国桢在《涌幢小品》卷十二《兵器·武艺十八事》中记载:“ 弓、弩、枪、刀 、矛剑、盾、斧、钺、戟、鞭、锏、挝、叉、殳、钯头、绵绳、白打, 又称为武艺十八事 。 ”又载:“ 白打即手搏之戏, …俗谓之打拳, 苏州人曰打手 。 ”
![十八般武艺的来历 十八般武艺最初是什么](http://img.hubeilong.com/220429/0A91QQ5-1.jpg)
文章插图
明代抗倭明将唐顺之在《武编》中记载:“ 军器三十有六, 而弓称首 。 武艺一十有八, 而弓为第一 。 ” 由于明末火器威力尚不高, 作战时仍以弓、弩为远兵利器 。 因此在军器三十六, 武艺十八般中, 弓列第一位 。 其余十七种武艺依次为: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槌、殳、叉、耙头、绵绳套索、白打等 。 拳术是其它武术的基础, 有拳术的基础, 才能较好地掌握器械的技法 。
![十八般武艺的来历 十八般武艺最初是什么](http://img.hubeilong.com/220429/0A91Q451-2.png)
文章插图
随着时间的流传 , 逐渐又新演变出几种说法 , 根据《中国武术大辞典》记载, 自清代以来主要分以下四种:
(1) 刀、枪、剑、戟、鎲、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2)与(1)排列相同, 唯有后三件变为:代、扶、弓矢;
(3)指“ 九长九短” , 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鎲、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鎲、棍、槊、棒、拐、流星锤 。
![十八般武艺的来历 十八般武艺最初是什么](http://img.hubeilong.com/220429/0A91S320-3.jpg)
文章插图
在(3)中不列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 可能是近代练武者不善习弓矢, 只教练套路的反映 , 词汇说法的演变 , 也表明武术传承的变化 。
- 藏羚羊的简介 藏羚羊的资料
- 美国法国的国鸟是什么 印度的国鸟是什么
- 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 清明上河图的资料简介
- 年审需要什么资料 审车需要带什么材料
- 漆包线存在多线头的质量问题
- 聚氨脂漆包线的特性和用途
- 适用环境保护的漆包线漆
- 不宜过多吃粉丝
- 用化肥生发的豆芽不宜食用
- 不宜吃未煮透的扁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