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作用|青蒿素发现50周年:为了无疟世界 创新一直在路上】央视网消息:2022年4月25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疟疾日” , 值得一提的是 , 今年也是青蒿素发现50周年 。 1972年 , 屠呦呦课题组从青蒿抗疟有效部位中分离提纯得到抗疟有效单体—青蒿素 。 它的发现 , 改写了只有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抗疟历史 , 标志着人类抗疟历史步入新纪元 。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 , 我国实现了“无疟中国” , 并在2021年通过了世卫组织的消除疟疾认证 。 然而 , 面对每年数千例境外输入病例 , 依然不可掉以轻心 。
疾病无国界 , 抗疟任重道远 。 世卫组织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 , 在2020年 , 大概有85个国家发生了2.41亿新增疟疾病例和62.7万例疟疾相关死亡 , 并且超过三分之二的死亡是生活在世卫组织非洲区域的五岁以下儿童 。 世卫组织呼吁 , 投资和创新 , 以便寻找新的病媒控制方法、诊断制剂、抗疟药物和其他工具 , 从而加快抗击疟疾的进展步伐 。
今年“世界防治疟疾日”的主题是“利用创新减少疟疾疾病负担 , 拯救生命” 。 创新或可从两个层面说开去:防治技术和防控策略 。 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 , 它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或输血传播 , 发病的典型症状是身体忽冷忽热和出汗 。 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蚊灭蚊 , 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
文章图片
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展示的青蒿素化学结构3D模型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临床上用于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 , 在疟疾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挽救了千万人的生命 。新中国成立前 , 据估算每年至少有3000万以上的疟疾病人 。 “稻谷黄 , 病满床 。 ”就是当时疟疾肆虐的真实写照 。 经过70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 , 我国在2017年首次实现无本土原发感染疟疾病例 , 2020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 疟疾在我国已被消除 , 但国内对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分子机理研究还在继续 。
日前 ,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举办的“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开放日活动上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廖福龙表示 , 目前的研究重点在青蒿素抗疟的作用机理和耐药性等问题 。 青蒿素对疟原虫各个生命阶段都是致命的 , 且作用迅速、高效、安全低毒 。 但近十几年的流调显示 , 耐青蒿素的恶性疟原虫已在柬埔寨东南亚流行 , 并且非洲地区也出现了当地特有的耐青蒿素疟原虫株 , 其耐药性可能与抗性基因的基因突变有关 。 廖福龙表示:“对于耐药性要辩证看待 , 如果之前是3天能治好 , 现在变为5天 。 总体来说 , 青蒿素还是有效的 。 并且 , 科研人员也在对新蛋白靶点和新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 。 ”此外 , 专家表示 , 也从植物学的角度来改良青蒿的品种 , 使得青蒿素的提取含量从0.8%提高到2% 。
文章图片
“1-3-7”工作规范
纵观我国的疟疾流行历史 , 经历了五个阶段 , 包括重点调查与防治(1949-1959年)、控制严重流行(1960-1979年)、降低发病率(1980-1999年)、巩固防治成果(2000-2009年)和消除疟疾(2010-2020年) 。 总结经验不难看出 , 我国疟疾防控策略的三大创新之处 。 从《肘后位急方》等古典文献中获取启示 , 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研究团队 , 研制出青蒿素类抗疟药 , 并且在不断创新研发 。 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 , 聚焦流行病学、防控策略、病源检测、新药研发等主攻方向走科学防治之路 。 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了政府领导 , 多部门合作 , 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 建立基层防控网络 , 结合爱国卫生运动 , 经济治理蚊虫滋生环境 , 改善居家防蚊设施 。
- 接种|青岛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551.07万剂次
- 春分|最伤眼的5个习惯,正慢慢毁掉你的视力!你至少中了其中2个
- 来源|上海人民最后悔没囤的:这份清单你可以直接拿去采购
- 过程|刘畊宏的男孩女孩们,你需要一款时尚运动水杯
- 预测|代谢废物?不,它能预测我们的运动能力!
- 方案|张伯礼解读:中医药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方案是什么? 对后续康复起到哪些作用?
- 牙齿|看牙太贵?这13个能省钱的看牙机会千万别错过
- 张伯礼|张伯礼解读:从中医的角度看,奥密克戎变异株有何特点?
- 治疗|糖尿病患者去医院要查什么,两个最重要,盘点检查项目及检查的意义
- 房山区|房山区:到过这两家餐馆的人员请高度重视,主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