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肿瘤诊治的“幕后法官”( 二 )


病理科的人员分为三大类:病理医生、病理技师和医辅人员 。 病理医生又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医生3个级别 , 大家各司其职 。 一线医生把医辅人员送过来的标本进行取材 , 找到病变 , 交给病理技师去切片 , 根据病史、基本信息、切片图像作出初步诊断 , 再把这个初步诊断交给二线医生 。 二线医生会对交上来的切片再次验证 , 并修改错误的诊断 。 结果出来后 , 还有5%~10%的报告需要三线医生再来判断 。 三线医生会仔细查阅文献 , 根据自己的经验完成诊断报告 。 对于疑难的病例 , 病理医生要和临床医生交流 , 有时还要和临床各科主任组织多学科讨论 , 最终把准确的病理报告发出去 。
03
必要时进行多学科讨论
已96岁高龄的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首任主任王泰龄教授 , 现在每周仍有6天时间坚持到科室看切片 。 科室42位医生和技师“勠力同心 , 见微知著 , 精益求精” 。 科室专门开设了咨询室 , 给患者、患者家属、有需要的临床医生提供分子学、遗传学的咨询 , 也可以远程进行病理诊断的指导 。
对一些疑难、罕见的疾病 , 有些时候会出现诊断不一致的情况 , 怎么办?钟定荣表示 , 这需要临床各科医生、病理医生、影像医生携手配合 , 必要的时候要主动联系患者询问情况 , 全面了解患者病史、病程 , 以最大程度获得患者的一手信息 , 并进行多学科讨论 ,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给出最后的判断 。
钟定荣说:“有时候 , 病理诊断是横断面性的一次取样 , 而临床随诊是一个连续性观察、能够发现疾病变化的过程 。 还有的时候 , 取到的病理组织不具有代表性 , 可能出来的是阴性结果……面对这些特殊情况 , 我们要反复推敲 , 整合多学科意见 , 才能得出最终诊断 。 ”
值得一提的是 , 分子病理的技术优势正在显现 。 规范化分子检测可以把肿瘤靶向治疗的靶点找出来 , 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方向 , 这一技术已基本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中 。 “以肺癌九基因检查为例 , 它可以把突变频率小于1%的靶点基因找出来 , 让总体超过50%的肺腺癌患者获得靶向治疗的机会 。 ”钟定荣介绍 。
文:健康报采访人员 王潇雨 通讯员 郭芳 蔡莹莹
编辑:于梦非
审核: 徐秉楠闫龑
【诊断|肿瘤诊治的“幕后法官”】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