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4月6日 ,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建设中 , 一位工人在午间休息 。
上海疫情突如其来 。 2022年2月26日0时至4月17日24时 , 上海累计本土确诊24529例 。
借助了此前的抗疫经验 , 上海市在3月开始修建方舱医院 。 据央视新闻报道 , 上海市全力以赴筹措市、区两级方舱医院 , 市级层面已经建立了六个方舱基地 , 分别是新国博方舱、世博方舱、崇明花博园复兴馆方舱、临港方舱、长兴岛方舱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 。
《解放日报》摄影采访人员 赖鑫琳自3月27日起进入方舱 , 记录 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新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三家方舱医院收治首批患者 , 到患者康复出舱 。
本期 , 拍者君请到摄影采访人员赖鑫琳 , 为您讲述摄影采访人员镜头下的方舱生活 。
文章图片
《解放日报》摄影采访人员赖鑫琳 。
拍者:你最初是什么时候进入的方舱?你 进过多少次方舱?你 现在是在哪住?
赖鑫琳:3月27日 , 上海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收治第一批感染者的时候 , 我第一次正式进入红区内 , 前后进入方舱共10次 。 现在是跟着医疗队住在闭环酒店 。
拍者:频繁的进入方舱 , 如何保障自身的安全呢?
赖鑫琳:在武汉的时候 , 我进入污染区接近30次 ,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 还是小心再小心 , 谨慎再谨慎吧 , 总结下来主要是两个方面 , 一是穿脱防护服 , 要严格按照标准的流程和来执行 , 动作要慢要轻柔;二是相机的消毒 , 要保证彻底 , 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
拍者:你带了几台相机? 相机是裸露在外吗?如何防护相机?
赖鑫琳:因为穿着防护服 , 无法携带镜头 , 进舱我带两台机器 , 分别是佳能1dx2和1dx3相机 , 一台机身挂24-70镜头 , 另外一台挂70-200镜头 , 有时候也会挂35定焦镜头 。 相机是裸露的 。
2020年2月初 , 我跟随上海医疗队支援武汉 , 在疫区呆了近两个月 。 刚开始的时候 , 我尝试过用马夹袋装着相机 , 还尝试过用保鲜膜包裹 , 但使用下来的体验很差 , 变焦对焦都很困难 。
后来就索性裸露着 , 离开污染区之前 , 用过氧化氢喷洒 , 再用酒精湿巾多次擦拭 , 最后闷在医疗废物垃圾袋中 , 确保消杀彻底了之后再拿出来 。 为了确保安全 , 不把病毒带出病区 , 就顾不上相机的防护了 。
拍者:压力大吗?
赖鑫琳:压力其实还是有一点的 。 虽然说在武汉经历过疫情最严峻的时候 , 但是这一次是奥密克戎病毒 。
我3月27日第一次进方舱 , 世博展览馆 , 最大的区有3000多个床位 , 其他的有2000左右个床位 , 感觉真的很大 。 患者已经住进来了 , 人也不少 。 那个时候我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的 , 不知道会不会有问题 。
文章图片
4月11日 ,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 , 首批收治感染者的3号舱 。
那天我就没有回家 , 睡在车上 。 从方舱出来之后 , 我在医疗队驻地做了核酸 , 虽然对自己还是挺自信的 , 因为前期有较多的经验 , 但毕竟还是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 所以等结果的过程还是比较焦虑的 。
- 医生|亲人癌症晚期,要不要治?一位医生在父亲患癌最后放弃了抢救
- 方舱|上海逐步建立中医药抗疫屏障 ——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 方舱日记|“三热一净”,方舱医院的生活什么样?
- 方舱|海南援沪医疗队两方舱医院:每日可有三四百人退“疫”出院
- 方舱|愿岁月静好,人间皆安——来自一线医护人员的守“沪”日记
- 凡人微光让党旗飘扬在方舱医院
- 方舱|上海逐步建立中医药抗疫屏障
- 季节|新华全媒+|《方舱日记》第三集:顺利出舱
- 山东省援沪医疗队与方舱患者被赞“最好的医患关系”
- 上海方舱医院内河南医疗队带领患者“解锁”太极拳八段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