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 , 作为救死扶伤的“排头兵” , 白衣天使们要么在前方“冲锋陷阵”,与病毒展开较量;要么在后方任劳任怨地值守 , 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每位病患……在用理想、信念、坚持和努力诠释“医者仁心”的同时 , 他们与我们一样 , 也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悟 。
以下几篇来自上海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日记 , 字里行间透露着真实与温暖 。 读后 , 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抗疫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 还有对“岁月静好 , 人间皆安”的期盼与祈愿 。
浙江省援沪医疗队队员、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护士傅清蓝:
“如果早点遇到你们就好了”
4月12日 星期二 多云 临港方舱
“照顾好每一名患者 , 把所有困难和压力都化作动力 。 ”我们医疗队的大姐姐、放疗科护士长傅晓炜每天都会在“复盘”例会上反复叮嘱 , 今天也不例外 。
在我分管的患者中 , 有一位52岁的刘先生 , 从西北来到上海治疗小细胞肺癌 。 两年内 , 他先后经历了手术、化疗和放疗 。 谁知放疗至第5次时 , 被诊断感染了新冠肺炎 , 于是转送到我们方舱来 。
最近 , 刘先生明显有些焦躁不安 。 之前一次化疗后进食米饭 , 引起了强烈的恶心呕吐 , 这在他内心留下阴影 。 现在 , 他每天早晨靠领双份面食补充能量 。 为了让他吃得好些 , 维持免疫力 , 我把自己的面包和牛奶送给他 , 其他同伴也匀出一些面食送给他 。
几天相处下来 , 刘先生终于对我产生了信任 。 但是 , 我在方舱要照顾很多人 , 不能“厚此薄彼” , 于是便向傅晓炜护士长做了汇报 。 她替我揽下了这个任务 。
“我这次复发 , 是不是因为手术后没有坚持完成6次化疗导致的?”“关于什么时候会复发 , 什么时候会转移 , 有没有症状可以提前预知?”面对刘先生的疑问 , 傅晓炜护士长先是用心倾听 , 然后再用抚慰的话语和自己掌握的专业护理知识帮助他了解自己的病情 。
经过几天的开导 , 沉默寡言的刘先生变得外向起来 , 不仅主动与他人交谈 , 每天定时做有氧运动 , 还会主动帮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
现在 , 挂在刘先生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如果早点遇到你们就好了!”
山东省援沪医疗队队员、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护士初倩倩:
“孩子 , 有你们如此美好”
4月14日 星期四 小雨 石龙路方舱
今天的上海 , 经历了一场雨水的洗礼 , 空气异常清新 。 我们方舱医院的核酸检测 , 在忙碌中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
“妈妈 , 我不要做 , 我害怕……”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男孩儿 , 在妈妈的怀里挣扎着 。 奶奶在一旁着急地安抚:“孩子别怕 , 阿姨会轻轻的 , 看看嘴巴里有没有病毒 。 ”“阿姨一看就知道你是个勇敢的孩子——来 , 宝贝加油 , 你是最棒的!”我们的医护人员也耐心地劝哄 。
多么暖心的一幕!这让我不禁想起昨天很晚还在等着给我打电话的两个孩子 。 “妈妈 , 你怎么还不回来”“我今天读书了 , 还给弟弟讲故事了”“我是泽塔奥特曼 , 要和你一起去上海打败病毒”……电话里孩子那稚嫩的声音 , 足以缓解我一天的疲惫不堪 。 但此时此刻 , 我更想抱抱他们 。 亲爱的孩子 , 在小区检测核酸时 , 你们有没有害怕?是不是也想在妈妈的怀里躲藏一下?
特殊时期 , 每位妈妈都希望守候在孩子身边 。 可是 , 这支抗疫队伍里 , 有多少母亲掩饰起对孩子的深深牵挂 , 义无反顾地成为疫情中的逆行者?
- 凡人微光让党旗飘扬在方舱医院
- 方舱|上海逐步建立中医药抗疫屏障
- 季节|新华全媒+|《方舱日记》第三集:顺利出舱
- 山东省援沪医疗队与方舱患者被赞“最好的医患关系”
- 公告|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愿披露关于VV116作为潜在RSV抑制剂的 临床前体内药效研究成果的公告
- 上海方舱医院内河南医疗队带领患者“解锁”太极拳八段锦
- 方舱|吉林方舱医院里的女舱长: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 纪念路|上海岳阳医院纪念路方舱医院医疗队首批患者出院
- 方舱|新华全媒+|《方舱日记》第三集:顺利出舱
- 方舱|方舱里的故事丨5号舱的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