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市:索盖村里看振兴( 二 )


步入村内核心区 , 就是索盖“三尺巷” , 原先的小路现在畅行无碍 。 修建期间 , 第九批援藏江孜小组8次走访路口两户村民家中 , 通过系列协商 , 最终两家同意各让1米 , 形成现在的索盖“三尺巷” 。
曲径通幽处 , 禅房花木深 。 似江南般的水泥压印小路 , 行走其中 , 身心自然而然地放松下来 , 村中的“路因景曲 , 境因曲深” , 整个村庄显得安静又美丽 。
塔吉、塔麦区域道路均已实现硬化 , 形成“户户通”良好交通保障 , 打通了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 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 ,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
“我们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 , 出门脚不沾泥了!”江孜县年堆乡索盖村村民普顿珠高兴地说道 。 目前村内群众家中全部实现牛粪下墙 , 根据群众意愿 , 23户使用水厕(考虑西藏特殊气候环境 , 加深预埋管件深度与厚度 , 并每家配备化粪池) , 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西藏日喀则市:索盖村里看振兴
文章图片
索盖村生活垃圾处理站 。 上海援藏联络组供图
在小康示范村打造过程中 , 第九批援藏江孜小组进行统筹规划 , 实用为先 , 坚持巷道建设与整体改善相结合、外立面改造与民族元素相融合 , 以村内巷道、外立面改造建设为契机 , 扎实开展“清化”行动 , 动员群众牛粪下墙、鼓励水厕等 。
一处庭院 , 繁花盛开 , 朴意简洁 , 开窗看绿 , 推门闻香 , 移步见景 , 这便是坐落在索盖村东、西户的顿珠、米仓家 。 走进庭院内一眼望去满院的绿植 , 小院充满了春意盎然 , 院内水磨石铺地 , 庭院内种有多种花草 , 待到花开时节 , 各种花卉争奇斗艳 , 满园花香四溢 。 室内简洁朴素:走进室内 , 家具摆放配合着室内布局 , 流线舒畅 。 勤劳善良的女主人把家里家外都打理的井然有序 。
种好绿色发展“试验田”
沿着笔直的水泥大道前行 , 百亩生长旺盛的青稞与藏汉结合的“青稞观赏栈道”尽收眼底 , 漫步于观光栈道 , 看风吹麦浪 , 听脚下的溪流潺潺之声、欣赏着由青稞铺满大地的四季变化之毯 , 与远处的宗山古堡互相映照 , 感受江孜的四季变化 , 显然成了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 。
为鼓励当地农牧民群众探索增收渠道 , 江孜小组牵头西藏农科院、上海浦藏农业公司 , 同76户村民达成共识 , 在索盖村建设有机青稞科技示范种植项目 。 项目首期共309亩 , 由企业参与 , 西藏农科院技术支持 , 推广科学种植、有机种植和新品培育 , 推进青稞深加工 , 提升附加值 , 打造江孜青稞品牌 。
以青稞为主要种植作物的索盖村 , 青稞种植技术一度相当落后 , 加之粮食加工产业薄弱 , 只能以低价卖原粮为主 。 如今 , 为保障农牧民群众的收益 , 种子费用由公司出、有机肥料由公司提供 , 此外 , 粮食收购价由相关企业保障 。 目前 , 示范种植项目当年户均增收1163元以上 。
水磨房带你寻找传承记忆
晌午时分 , 太阳拨开云缝 , 展露红红的笑颜 , 照得墙根暖洋洋的 。 干净、整洁的院子里 , 几棵树长势很旺 。 透过明亮的玻璃 , 温馨的屋里热气腾腾 , 不时有附近农牧民群众开着手扶拖拉机拉着几大袋青稞前来 , 这就是第九批援藏江孜小组为索盖村村委会投资建设的“索盖村黑爸爸水磨房” 。
从清晨起 , 磨坊就一直隆隆作响 , 秉承传统水磨工艺的机械化设备 , 加上工匠熟练的手艺 , 水磨坊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客人 。 2021年 , 经营了8个月的磨坊就收益6万余元 。
这份收益 , 让村委会经营水磨坊的信心倍增 , 同时也解决了2名村民就近就便就业问题 。 2名就业村民拿着账本高兴说 , “本乡村民过来每斤0.5元一斤 , 其他乡过来的要贵一点 , 别的不说 , 磨青稞面我俩现在确实有经验 。 俗话说‘走进一行 , 一行深’ , 现在才慢慢摸出了磨面的经验 , 我们相信只要再下点功夫 , 就一定能在提高效率 , 为自己多增加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