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 对于小屁孩儿们来说 , 除了学习、才艺、礼仪等综合素质上的教育 , 就连心血管疾病(CVD)等人到中年才会担心的健康问题都要“从小抓起” 。
近日 , 一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文章提出 ,早在孩童时期 , 就可以通过一些心血管危险因素 , 来预测成年后CVD患病风险[1] 。
【相关|NEJM:三岁看老!根据近4万人长达35年的随访数据分析发现,孩童时期这五个危险因素与成年后患CVD相关丨临床大发现】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 David R. Jacobs Jr. 博士及其同事 , 根据近4万人长达35年的随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 孩童时期(3-19岁)如果体重指数、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偏高以及有吸烟习惯 , 与成年后(尤其是40岁之前)发生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相关 。
文章图片
论文首页截图
2019年时 , 全球大约有1790 万人死于CVD , 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2% , 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2] 。
CVD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 , 是广大中老年人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 而有研究表明 ,其实人在青少年时期就会出现冠状动脉钙化[3,4]、颈动脉内中膜增厚[5-7]等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 。
但是 , 是否有必要从孩童时期起就开始防范心血管出毛病 , 要想通过相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验证这一点 , 着实有点难 。 首先 , 要想记录一个人从孩童时期到成年时期 , 需要很漫长的随访时间;其次 , 有多少人的心血管会出问题也很难预测 , 因此对样本数要求较高 。
文章图片
于是 , 研究者们采用了跨世纪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国际儿童心血管队列(i3C)的数据[8,9] , 共纳入来 自澳大利亚、芬兰、美国的38589名儿童或青少年(3-19岁) , 前瞻性地分析孩童时期的危险因素与成年后CVD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
研究者们在收集参与者个人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以及吸烟情况后 , 根据其年龄和性别进行调整 , 计算各项指标的偏差得分(Z评分) , 以及这5项指标的综合评分(吸烟情况的Z评分按照“0=不吸烟;2=吸烟”来算) , 使得各项危险因素或综合危险因素的风险比(HR)具有直接可比性 。 分值越高 , 代表相应的指标水平越高 。
中位随访时间长达35年内 , 共发生524起心血管事件 , 其中有319起为致死性心血管事件 , 发作时的平均年龄为47岁 。
经多种统计模型分析后 , 研究者们发现 , 在孩童时期 , 总胆固醇、BMI、收缩压、甘油三酯偏高(Z评分≥0)以及有吸烟习惯 , 与成年后CVD患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
具体而言 ,总胆固醇、BMI、收缩压、甘油三酯这4个CVD风险因素的Z评分每增加1分值 , 就与成人后发生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30%、44%、50%、61%相关(HR 1.30;95%CI 1.14-1.47)(HR 1.44;95%CI 1.33-1.57)(HR 1.34;95%CI 1.19-1.50)(HR 1.50;95%CI 1.33-1.70) 。 而 与不吸烟相比 , 吸烟与成人后发生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61%相关(HR 1.61;95%CI 1.21-2.13) 。
如果将这5项危险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 则 有超过半数的孩子(59%)综合危险因素分值较高(≥0) , 与那些分值较低的孩子相比 , 他们成年后CVD患病风险更高 。综合Z评分每增加1分值 , 就与成年后发生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增加171%相关(HR 2.71;95%CI 2.23–3.29) 。
- 近视600度, 伸手不见五指? 可能会引发相关并发症, 眼部健康很重要
- 相关性|突破!科学家发现“骨再生”疗法,促进自身干细胞分化为膝软骨
- 相关|重庆市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系市外返渝人员
- 直播|【科普直播预告】胎儿优生优育相关检查
- 相关|周围有“阳”楼,病毒会随风飘进我家吗?专家回应
- 预后|研究人员定义大动脉炎相关肺高血压临床特征 发现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77.2%
- 调控|国药现代:研究发现积雪草苷或能通过与免疫调控和炎症反应相关的多个靶点治疗COVID-19
- 临沂|刚刚,临沂这里通告!相关区域静态管理!
- 身上的痣有好坏!长在这些部位的痣,或与癌症密切相关,及时处理
- 肾病|肾病会影响到寿命吗?4个指标与寿命相关,稳定是硬道理